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兵 《兰台世界》2012,(7):23-24
民国时期是中国职业介绍事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许多新式的职业介绍组织出现后,它们开展的多元活动,不仅促进了社会就业,而且还在人才统制、创业扶助、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考察民国时期职业介绍事业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职业介绍事业的社会功能与作用。一、职业介绍事业在民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民国以前,我国职业介绍事业发展水平有限。1928年出版的《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  相似文献   

2.
始终与时代同行从《东方之子》看人物节目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夕 《传媒》2004,(9):52-53
10年前,中央电视台一批不甘平庸,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决心闯出一片天地,在清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时段里让《东方时空》这个崭新的栏目在中国电视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当时的《东方时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方时空》独特的电视理念--真诚面对观众.其中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关注时代变革、社会进程中人的命运起伏,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通过与人物的对话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向观众呈现一个个个体的独特经历、心灵感受,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孙成德 《中国档案》2003,(11):56-56
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民国时期的档案中,有当时政府和军队有关“反腐败”的命令、通告等文件,这些尘封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问题和政府、军队对腐败问题的态度,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有许多启示。张学良将军惩治腐败民国时期的贪污腐败之风,不仅在地方政府官员中盛行,而且军队中也存在。张学良将军对东北军一些官兵营私舞弊等恶劣之风深恶痛绝,接连两次发布告,严明纪律,整顿作风。1928年12月8日,张学良将军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名义签发严禁官兵与商民勾结盗卖公物的布告。当时,有的军官和士兵把武器装备、营房设备、生活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社会风俗发生巨变的重要阶段.这期间的社会风俗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新旧杂糅、交融并存的局面.婚礼仪式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文档是现代中华民族文化遗存的一部分,它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县域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记载了民国时期政治管理的规格与程序,为我们考察了解那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文体结构、语言用词、行文格式都与现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真实记载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由于当时管理方面的原因,民国时期文件与档案一般未作保存价值鉴定,新中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社会风俗发生巨变的重要阶段。这期间的社会风俗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新旧杂糅、交融并存的局面。婚礼仪式也不例外。一方面,传统婚礼依旧占据民众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新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开始流行。这两种婚礼在形态、功能上各有不同,却能够在民国时期共存,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为此,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浓缩了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广告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还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图像记忆,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历史流变和观念沿革,具有记录时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是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播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期刊家族的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界共创办各类期刊130余种,其中图书馆学专业期刊达近百种,占总数的70%。这个庞大的图书馆学期刊家族的兴起,不但为  相似文献   

10.
1925年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朱希祖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了《道家与法家对于交通机关相反之意见》一文,将社会传播手段分为物质交通机关和精神交通机关两种,并对道家反对传播、法家主张利用和发展传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学者关于传播问题的最早专门论述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时期,但当时婚姻法残留了大量封建伦理思想,体现出一种极端父权中心主义,根本没有考虑婚姻中妇女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2.
何雨蔓 《今传媒》2024,(1):75-78
民国时期新闻业是我国新闻史发展的源头与火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不一,因此,民国时期新闻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民国时期它的新闻事业受当时区县政府的限制,广播、报纸等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但是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因此,其新闻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本文以1948年2月5日《涪声日报》第八四六期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文本细读并作简要分析,且对民国文献的保存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为民国报刊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民国时期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学风起云涌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学派有如潮水般冲击着中国的学术界,各种文学思潮更是推陈出新地在中国大地上亮相,然而就当时研究者们的学术取向来看,真正对新学进行研究的教员却相当之少,而关于新学研究的题目也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4.
提起《人民日报》,很多人都知道。但说起她的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恐怕知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在北京市档案馆民国时期的一卷档案中,夹着一张泛黄粗糙的载有子弟兵副刊的《晋察冀日报》,出版日期是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日(1942年12月10日版)。这段时间正是日军在华北进行大扫荡,全面实行法西斯统治的治安强化运动期间。报纸报道的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流行“一折书”,以价廉、平装为主要特征,以古旧小说为主要印刷对象,虽然存在舛误多、用纸粗劣等问题,在当时就引起了诸多批评和纷争,但它是近代活字印刷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折射了中国近代社会和学术领域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对今天的出版传播和学术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学术界兴起了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开发历史的热潮,论著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民国时期的西北开发,是面对国家危亡,由知识界发起呼吁、社会民间企盼、政府回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仝力 《传媒》2002,(7):47
《大公报》是民国时期的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里,《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宗旨,秉持民间立场,并期望以自己的舆论来影响中国社会的进程。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一书,汇集了表现昔日《大公报》的风貌的大量照片,同时较多地选载了  相似文献   

18.
孙健 《新闻记者》2014,(8):86-90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伴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客观性作为西方媒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亦为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研究从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职能、新闻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视角对新闻客观性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对当时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胜哲 《大观周刊》2011,(41):36-36
2011年3月.线装书局出版了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教授、李风华副教授主编的《清代至民国时期河南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一书,该书内容厚重、成果突出,可谓是近年来灾荒史研究的最得力之作。本文不揣浅薄,对研读本书中的感悟所得做一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乃至整个灾荒史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发生了许多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件。作为当时中国南北两家知名度最高的报纸,《申报》和《大公报》也分别在史量才和张季鸾的主持下,影响力达到了整个报纸历史中的高峰。本文将以一些具体史实为例,分析两报在这一时期报道和言论方面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