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屠孝实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宗教研究专家。他从人的内在精神需要和直接自我意识、直观、情感的角度来诠释宗教,提出宗教是人对"超越者"的直接感受,宗教的本质就在直接的主观经验;宗教产生的根源:一是人面对自然、社会的束缚而希望获得解脱(求解脱的心),二是人的直接的宗教经验,宗教的对象"超越者"是最高理想,而不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大多数人认为的神鬼;宗教与科学是互补的,可并存的,因为科学的动力离不开宗教信仰,而宗教需要借助科学"破除迷信,寻求正智"。  相似文献   

2.
宗教经验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它也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理论对宗教经验的概念和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宗教经验的研究需要结合不同群体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宗教经验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宗教经验包括非宗教徒的超自然体验,而狭义的宗教经验仅指宗教徒在宗教信仰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宗教意识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弗洛伊德从心理学层面阐释了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揭示了“人神合一”等宗教神秘经验,其实质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这预示了心理学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弗洛伊德理论的X模型的建立,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学潜意识理论,对起步中的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大学生宗教经验触发因素问卷》,对6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宗教经验触发因素不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具体表现为: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医科、农科,工科学生显著高于农科。大学生宗教经验的触发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大学生的不同信仰在宗教经验触发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宗教徒、不清楚的均值显著大于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5.
宗教经验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大学生的宗教经验对他们宗教信仰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自编《大学生宗教经验问卷》,对596名大学生的宗教经验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宗教经验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过对大学生宗教经验各因素的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具体表现为:大学生似曾相识、不可言说性是主流,整体感、神灵存在处于次要地位;女生比男生更有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神灵存在、整体感、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上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宗教经验多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消费低的大学生在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上不及消费高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6.
"黑人自传"通常被视为极具颠覆性质的"抗争文学"。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玛雅·安吉洛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兼具政治与美学经验:对传统自传文学进行革新的同时,彰显了主体的知识话语和背后的权力互动关系。同时,作者在与黑人英语、黑人音乐、黑人民俗文化和宗教等非洲黑人文化接续的过程中(宗教维度上的"重溯祖先"、罪与救赎的自我抗争等),重塑了非裔美国黑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传统,颂扬黑人性。玛雅·安吉洛正是通过这些特殊经验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表达了对种族歧视的抗议和对传统的敬重。  相似文献   

7.
正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学历史教学高考复习的重点。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启蒙运动教学的一些想法,就教各位同仁。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这里的"观点"并非仅仅指政治思想,还应该包括他们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人文主义思想"也应当包括经济领域的自由主义思想、宗教方面的自然神学说,如宗教宽一、启蒙运动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既集中反映了跨文化交际的各种障碍,也是译者创造性翻译方法的具体表现。《兄弟》德译本中语言、社会以及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兄弟》实现成功译介的重要因素,也为推进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认同视角切入,透过对"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前提"、"宗教属人意义的理论基础"、"宗教属人意义的社会规范功能"等三个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宗教文化具有属人意义和社会整合功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强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整合功能,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80多年来我们党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实践是成功的,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摸清了中国宗教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制定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出发,意在阐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开启了建构新型宗教理论的反思,他将哲学视为宗教,将两者建立在同一的、人本学的基础之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无神论的宗教理念,凸显了宗教之旨趣在其本质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这正是现代宗教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对超越、轮回等生命现象的描写实际蕴含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如何对我国古代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戏剧进行界定和命名这一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意见:"仪式戏剧"、"祭祀戏剧"和"宗教戏剧".无论是"仪式戏剧"还是"祭祀戏剧",在界定这类戏剧时都失之偏颇:强调了其宗教祭祀仪式功能而忽视了它们对于宗教义理和信仰的宣扬;强化了其宗教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它们的艺术本质.而"宗教戏剧"概念,则避免这两方面的不足,既能正确地把握这类戏剧的艺术本质,又能全面地反映出它们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中"的思想,承认人的精神需求客观上还会向宗教意识开放。从基督教存在的历史中发现合理,从合理中吸收经验,这符合文化史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中"的思想,承认人的精神需求客观上还会向宗教意识开放。从基督教存在的历史中发现合理,从合理中吸收经验,这符合文化史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趋密切,"新兴宗教"问题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浮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兴宗教"相关概念辨析,新兴宗教的产生,如何认识及应对新兴宗教问题几个方面对我国新兴宗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力图将"新兴宗教"与"邪教"进行理论区分,为学术界及党和政府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境内外"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新疆教育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主要对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股势力"对新疆教育领域渗透的历史线索,分析其危害与性质,总结新疆高校反分裂反渗透的主要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关于宗教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宗教的内部“组成”问题在其宗教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普列汉诺夫对宗教现象明确地作了界定,他的宗教定义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有助于人们认识、把握和处理复杂的宗教现象,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对宗教现象的认识,还对宗教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普列汉诺夫研究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即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应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为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路径,但也对一个国家宗教文化的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互联网条件下,我国宗教文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宗教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在网上传播、蔓延;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宣传"邪教"和带有宗教色彩的"世界末日"思想。基于此,必须对网上网下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民族分裂主义和暴恐主义,实行坚决的打击;强化网络立法,对网上危害宗教文化安全的言行,依法进行治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健康宗教文化传播的安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理性对待宗教。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已经开始对"科学与宗教"进行系统研究。民国时期,由于社会需求与学术传播两方面的因素,这个论题在中国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翻译不少关于"科学与宗教"的西方著作。"科学"与"宗教"都是舶来之物,但它们在中国却被贴上"正"与"负"的相反标签。中国知识分子力图通过两种方法去矫正国人对"科学与宗教"认知偏差:其一,溯本清源,让中国人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科学与宗教";其二,弥合鸿沟,对"科学与宗教"秉持"和谐与互助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