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带来惊喜。2011年,我们全面认识了一个字"微"。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微小说、微购物、微整形、微旅游、微简历等等微时代的产物蜂拥而来。快餐文化逐渐普及,都市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已经很难再花太多时间读整本整本的书、看太长太长的影片。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微电影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30日的北京,日晚冬寒,却侵蚀不了新浪2011首届微电影节的红火。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2,(5):24-24
5月12日,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正式举行。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由南京大学主办的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承办,是迄今国内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微电影节。与此同时,国内高校首家微电影与媒体创意系也正式宣布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成立,这是该校自2007年创办全国首个媒介融合专业以来,又一次在传媒教育领域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展现国际影视创作的未来趋势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探索多样化的原创影像,培养自身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微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韩国清州大学协办的"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于2012年7月在北京启动,"颁奖盛典与高峰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山西传媒学院获悉,在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上,该校选送的六部学生作品获奖。2015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影视艺术协会等共同主办,活动自2014年10月在北京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内外1360多部微电影作品,涉  相似文献   

6.
浅谈微电影     
微博客、微小说、微信、微电影,随着各种以"微"开头的词汇浸染我们的生活,宣告微时代的到来。从"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老男孩》,到凯迪拉克打造的《一触即发》,微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迅速井喷。下面我将围绕微电影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特征1.产生的背景微电影的产生是当前微时代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恰好迎合了快节奏的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7.
浅谈微电影     
微电影是一种新型网络媒体形态。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发展迅速。网络传播与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社会大众以及商业化的需求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凭借其独有的艺术特征受到众多观众和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微电影征集发起活动、基本制作发布信息及用户评价的不完全调查统计,对国内图书馆微电影制作的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微电影在制作应用中选用创意化的制作手法、增强内容的趣味性、重视细节的精心营造和重视展示传播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微电影营销即营销微电影,把微电影本身作为营销对象,而并非指把微电影作为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信息的商业营销手段;微电影营销表现为微制作、微平台、微时放映和移动化传播等特征;脱离了院线局限和票房压力,打破了电视广告时段的局限,优势便是营销方式上的自由度,且比传统电影更看重商业利益、市场价值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新解     
凌瑶  金振邦 《传媒》2015,(11):64-6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一度成为流行的代名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店”“微吧”“微讲堂”大行其道,掀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时代潮流.在此,笔者通过对时下常见的微电影界定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并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微电影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新闻世界》2014,(1):135-136
城市形象微电影近年来十分流行,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各大城市形象宣传的首选。本文从城市形象借助微电影宣传的原因、方式、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孙婧 《传媒观察》2015,(9):24-26
中国当代影像生成把微电影看作短片这个前提是可疑的。通过追踪溯源和理论论证,我们认为,微电影不是短片,而是中国当代影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类型。本文首先对现存短片研究进行了整体概述,继而从学理推演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得以出现和演进的内部理据和外部动因,并利用隐藏在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差异作出微电影非短片、两者共生共存的应然性判断。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伴随着微电影的火爆,微电影大赛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国每年都有上百个有影响力的微电影大赛成功举办,每个大赛参赛的作品少则十几部,多则近千部。微电影大赛遍及全国,除了西藏、宁夏外,其他个各省都有微电影大赛举办,江苏、浙江、山东等微电影大省,每年都有十几个不同行业的微电影大赛举办;微电影大赛可谓遍地开花。一、微电影大赛的类型这些微电影大赛,一般按地域和属性进行分类。按地域可分为:地方性微电影大赛、全国性微电影大赛和国际  相似文献   

15.
陶莹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34-235
微电影广告,是时下流行的广告体裁及广告制作方式.它的兴起顺应了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向,也为广告业的勃兴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它不仅给企业带来利润和美誉度,同时也带给消费者以美得享受.虽然微电影广告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它将继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林文强 《视听》2016,(7):66-67
微电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跟随着网络微时代到来而出现的一种电影形式。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不需要遵循传统电影的拍摄规矩,入门限制比较低,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技法,能够深化人物情感,有力塑造人物形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本文阐释了微电影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对于微电影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和影视技术发展的必然,它短小精悍,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互动性强等特点,契合了当今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电影进行服务和资源推广是图书馆营销的新模式,我国图书馆微电影具有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表现形式活泼、观看便捷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影片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制作团队专业人才缺乏,营销渠道单一,微电影的管理与评估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代靓 《新闻知识》2012,(9):81-83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借微博之力迅速发展起来,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的一次完美结合,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本文从社会传播环境、市场竞争、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微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进一步从创意、内容建构、制作要求、商业模式、监管机制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挖掘微电影现实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王蕾 《青年记者》2012,(32):61-62
微电影及其发展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也就是说,微电影是为新媒体量身定制的,以网络为传播核心的影片。微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短剧的变体,最早具有微电影雏形的是2006年网友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的网络原创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种对经典的戏谑和后现代主义解构在当时掀起一阵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