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杜甫诗中多咏及女性,诗人大多从人性的角度将女性投放到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上,多面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女性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体现出杜甫对女性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3.
魏时描摹女性生活颇为全面,一是多有对盛女不嫁的怨恨,但此类描摹或有寄托;二是写离别相思;三是写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四是同情弃妇;五是对男女欢宴的欣悦。晋时描摹女性生活之作,一是多强调社会伦理;二是多关注诗人自身的爱情生活,或直述夫妻相思,叙写夫妻感情,并多有“悼亡”之作。魏晋诗歌对女性及女性生活,从全面关注走向对自身的审视,此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更多是该时代的独创。  相似文献   

4.
老舍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传统女性意识比同期的现代作家们要厚重得多。老舍笔下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其审美范式与其女性形象构成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对老舍小说中女性观的探讨对解读老舍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多对女性世俗性生存进行还原式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渗透着她对女性悲剧性命运的清醒认识.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洞幽烛微,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奏响了一曲曲人性的悲歌.女主人公们或是丧失了爱的本能做了婚姻的奴隶,或是为了金钱放弃亲情,或是失去理性产生了精神的变异与扭曲.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苍凉的世界,其间蕴含着作家深层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女性和城镇女性在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上差异不大,而实际上在过去三年进行过健康检查的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多20%,这说明农村女性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说明农村女性的卫生保健机遇远少于城市女性。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的审美观、消费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女性的消费心理,论证了现代女性与家用纺织品的亲密关系,提出了家纺产品如何对女性市场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女性创作呈现多姿多彩的话语表现形式,这既是对超性别写作理论的接受与发挥,也是女性写作走出传统女性主义阴影,向多元化、差异化、立体化转型的标志。在新的文化结构中,多角度、多视点地表现当代女性的起伏、多变、矛盾的主体位置,对悟解女性丰富的人生与流动的身份,无疑有着透视的作用。极富当代气息的新的话语表现,已为女性创作拓展了新的视野与空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1世纪,是一部长篇的写实体小说.这部小说的描写背景跨越了多个朝代,同时在作品中对多位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描写,有人那中国的红楼梦与之比较,说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在“源氏物语”中描写的女性也多位皇族和贵族,也有着生命轨迹的起伏变更,本文并不注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从“源氏物语”中女性的命运变化来探索日本在11世纪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以及日本美学角度上女性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作品多为女性题材,她最擅长于刻画女性心理,她笔下的女性多为悲剧人物,然而也有不服输、不认命,凭借灵活机智与男人周旋较量,将命运的缰绳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另类女性。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的女性书写多表现为女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视角转化,并特别突出哀伤之感。通过与传统的女性书写比较可知,唐宋词的女性书写超越了传统的代言与模拟,具有一种阴阳和谐的双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凌叔华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描写了旧式、薪式两类女性,她从关注女性意识对外的索取和认同,转向对女性自身意识进行反思和内省,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剥露和批判,从而对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实质进行了新的探询和反思,使其关于女性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6.
在蜚声世界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大多数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虽然多为陪衬,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来源和作者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一方面,海明威儿时对母性的渴望所引起的恋母情结延续了一生;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的母亲十分痛恨。这种复杂的情结形成了他对女性的判断。这种影响使得海明威本人对女性既爱又恨,充斥着矛盾,也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多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烈。女性作家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入了世俗的圈套,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消费群体的阅读欲望,而在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上,迎合世俗的趣味,甚至提出富有诱惑性和刺激性的概念,忽略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关注,造成了人文关怀的缺失,违背了女性写作最初的价值意义。本文结合商品经济现状和消费的特点,分析女作謇在创作上的商业化痕迹。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越来越多的成年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这对成年女性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解读了成年女性学习的特点之后,提出成年女性适合于使用情境化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情感化学习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以独特的眼光关注着女性世界,将梁家两姐妹不同的人生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姐姐梁君璧,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女性,因爱生恨,导致了心灵从英豪到魔鬼的极度扭曲。妹妹梁冰玉,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个执著于个体生命尊严的知识女性,为争取爱的权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梁家两女性的性格、命运,代表了中国传统与新型两类女性的命运。霍达对这些女性的塑造,可以称得上对我国整个女性群体的经典归纳,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女性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急".然而,女性的现实生存状况使她对女性的态度中同情与理解往往要多于批判.张爱玲意识到女性悲剧的不可避免,作为女性中的一员,她对女性的悲苦除了理解和同情之外,余下更多的只能是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