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情感中正适度,读者在和谐的氛围中一步步领略美的境界。在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上,表现为色彩适中,不浓不淡,以柔和的色调创造一种浓淡相宜之美;声音适度,仿佛在听一曲轻音乐,叫人平静而从容;节奏和谐,叠字的运用,创造了一种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一、修辞与翻译文学文体的特点之一是修辞运用广泛。修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修辞进行翻译则涉及将原文的修辞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撼和美感。在文学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理解原作思想内容和文体色彩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巧,尽可能完美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其非凡的绘画美及意趣美使读者叹服。在文学翻译课上,笔者首先带领…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理论认为 ,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 ,是作家平衡心理、实现生活理想的一种途径。作家在生活中有了压抑 ,有不得实现的愿望 ,用文学的形式释放出来 ,用文学的形式得以补偿 ,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平衡 ,这便是文学的代偿功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是这样的一篇作品。《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白日梦 ,有着同梦游一般的外部形式。梦游患者的梦游 ,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走出室外、梦游、回到室内。这也是《荷塘月色》的结构。《荷塘月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交待夜游的原因 ,是为“入梦” ;第二部分描写夜游所见所思 ,是为“梦游” ;第三部分回…  相似文献   

6.
《绿》与《荷塘月色》同是朱自清先生手笔,这两篇文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描写一样形象细腻,文辞一样秀美可人,笔调一样清新脱俗。但是,过细体味,深入比较,我们便会发现,这虽同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差异何在?概括地说,就是前者“浓”,后者“淡”。《绿》的浓和《荷》的淡首先从景物描写的色泽表现出来。《绿》中,作者为了显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作品。作者分析了这一典范作品在艺术方面的独特的美——语言美、技法美、层次美。  相似文献   

8.
杨清玉 《考试周刊》2011,(61):44-4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创作于北京清华园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编者将其设置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第二模块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足见此文的文学地位,以及人们对此文的由衷喜爱。这篇散文艺术构思精巧独到,描绘景色细致生动,语言文字优美隽永,再恰当地配以一幅清秀俊朗、书卷气十足的“朱自清像”和那张清幽迷人的“荷香图”,令读者览之不足而喜阅之,喜阅之不足而轻诵之。《荷塘月色》似一曲仲夏夜小夜曲,溪水潺潺。和风轻拂,给尘世间烦躁郁苦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涵泳轻诵之余,我不揣浅陋,就《荷塘月色》的音韵美谈一些体会,愿与各位同享美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0.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1.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23):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浓而不腻,艳而不妖,朴而不俗,素而不淡,超乎寻常的淡远的美。他的散文《荷塘月色》更叫人叹服。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文。(1)真挚深厚的感情的注入;(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3)对比映衬,多样统一的手法运用;(4)他不拘于从听觉写声音,而是用耳听,用心想像。唤起“联觉”,从而让触觉、听觉、味觉产生一个“通感”等几个方面来探求其本文的。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脍炙人口。文章情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文章的语言既有美丽的色彩,又有和谐的音调、鲜明的节奏,简洁洗练、朗朗上口。语言的美,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鹤林 《学周刊C版》2010,(9):160-160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多产,尤以散文著名,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就其艺术而言,《春》和《威尼斯》这两篇散文,也是受人喜欢的名篇。  相似文献   

15.
每每读罢《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总会让人不由惊叹作者的修辞艺术实在是高超之极。《荷塘月色》是现代修辞运用的典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从字、词、句到段、篇、章都很好地运用了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七十余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它蕴藉深厚的艺术底蕴,在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由于模糊美的存在。这种模糊美集中表现为艺术语言的模糊美、艺术意境的模糊美和艺术意蕴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7.
1CAI在课堂教学中的缺陷 1.1运用的主体受到限制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艺术。以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物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这给文学审美带来了局限,它不如别的艺术形态的审美那样直接、鲜明、强烈。但是,这也便于挖掘更丰富、更深刻、更广阔的审美意蕴。比如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们要领略这独特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研讨、探寻《荷塘月色》思想、艺术的文字,一向不断。有说作品表现出朱自清对国民党、对军阀的不满和反抗的;有说景物描写巧夺天工的;也有说景胜于情,艺术技巧高于思想的;甚至还有人批判说思想、情调不健康的,等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一贯以细腻的美,谨严的美,和谐的美著称。其和谐的美主要表现在多种色彩与多种情调的和谐和统一上。朱自清散文是凭借什么来表现这些色彩和情调的呢?就修辞手段来说,我以为除了运用新颖、奇特而富于美感的比喻、比拟外,就是运用大量的叠音词。 朱启清的散文几乎每篇都可找到一定数量的叠词,尤其是抒情性散文。千把字的《荷塘月色》竟用了三十多个叠词,只六七百字的《春》也有近二十个。甚至标题也用叠音词,如《匆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