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念 以自我实现为理想境界的诗意语文,在唤醒学生享受读书快乐体验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与心理因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迈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何英 《黑河教育》2013,(9):29-29
自学能力是学生依靠自身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积极的自学态度自学态度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自学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让学生开口“说”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末,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一、消除心理因素,锻炼学生“敢说”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而音乐也像诗歌、小说等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让音乐语言滋润语文语言,引导学生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感情的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郑红 《学语文》2006,(6):52-53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明确某种事理并与积极的情感态度相联系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 ,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心理因素。它属于动力系统 ,但却是语文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持注意力 ,增强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与创造性思维 ,深入钻研语文理论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  相似文献   

8.
周玫 《小学生》2010,(11):48-48
语文是与学生思维、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感情足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向智能转化,  相似文献   

9.
孙鸣燕 《考试周刊》2013,(13):40-40
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对认识过程起制约或调节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热情。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除具有选拔功能外.还对初中语文教学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心理因素做一简要分析,有利于指导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把握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具有整体性的认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永远具有协调性.在两者中,智力因素只提供了学习进去的可能性,而非智力心理因素才是学生学习进去的可靠保障,是学生主动学习、想学、乐学、品学和苦学的心理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智力因素能否得到发挥及其发挥的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利用非智力心理因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驱力是西方心理学著作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概括来说,所谓内驱力就是指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动机、目标、理想和兴趣等意向心理因素。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需要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从而具有对语文学习的明确目标和远大理想。语文教学的外在刺激固然是重要的。但要重要的是内驱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因此,注意对学生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显向尤为重要。这些内在意向心理的综合,就构成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本的编著更加注重文学性和人文性,更加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挖掘、发挥。因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审美欣赏,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探索、挖掘,充分尊重学生在审美欣赏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培养其审美感知力。这才是语文审美阅读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对审美阅读中学生心理的探索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陈伟 《成才之路》2012,(1):84-84
正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会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细细琢磨,感想颇多。是否我们可以这样说,了解什么样的学生会出现问题,比了解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因素,给语文学科造成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困难生。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作的表现与学生的心理是密切联系的。调查杭州市留下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认识、态度、情感、动机、成败归因等心理因素,为完善小学生习作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掌握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上海教育》第八期刊登王必辉、刘勇强、陈亦冰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从激发兴趣、领会知识、转化能力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简析临夏县韩集中学康廷栋学习写文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受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利于写作的心理因素得到发展,不利于写作的心理因素逐步得到克服。第一...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讲课激情,并透过文字启发和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感情的脉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非智力心理因素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尤其对小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它几乎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