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红色研学旅行是指学校在组织学生集体研学旅行过程中,将“红色”与“研学旅行”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认识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活动,采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打造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2.
红色研学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升级、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革命老区大别山六安市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地理核心素养和红色精神的培育为终极目标,确定“行走大别山,重温红色路”为研学主题,提出“认知、思维、实践、情感”四维研学目标,围绕主题对研学思路、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期推动地理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情感,是落实三大文化教学的有效路径。贵港市东津一中以当地红色景点谭寿林故居为研学地,以制作宣传板报比赛活动为项目,以谭寿林革命事迹为教育内容,以研学旅行、制作宣传板报为实践活动,以弘扬革命精神为目标,以实时跟进的评价方式,呈现初中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项目化实践过程,为红色教育校本课程项目化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闽西红色文化是闽西革命老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龙岩开放大学为例,探索将闽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更新教学设计过程等,从而提升成人学生素质,提高开放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高校青年学子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漳州市是重要的革命老区,保存有众多的革命遗址以及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开展红色研学,激发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活力;宣传红色文化,构建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校园氛围;创建学习平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虚拟仿真教学,为红色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赋能。  相似文献   

6.
红色印痕主题课程是学校文心研道“梁溪文脉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其中一项“人文化心”主题开发的子行动,红色印痕主题课程以特色性、补充性为基本原则,用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基于梁溪文化中的红色精神,通过开展预学、访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学生在课程活动中以梁溪人文养心,研学悟道,刻下红色印痕,根植文化因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该文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探究井冈山革命老区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以期培养符合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的研学旅行人才,进一步促进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让全国中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更好地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传承井冈山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8.
许涛 《山东教育》2021,(3):74-75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实施红色教育对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处的学校地处莱芜的英雄路上,一头连着莱芜战役主战场小洼战斗遗址,一头连着莱芜革命纪念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几年的红色教育实践,使学校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红色教育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红色,血与火的颜色,是热情、理想和奋斗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把红色确定为党旗的基本颜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以红色为党领导的政权和军队冠名,如红色政权、工农红军.因而,通常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红色革命,由红色革命所形成的文化形态亦称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包括党的创建、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活动中创造的特定历史文化.她包含见证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由革命所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先进的红色文化 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血与火的颜色,是热情、理想和奋斗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把红色确定为党旗的基本颜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以红色为党领导的政权和军队冠名,如红色政权、工农红军。因而,通常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红色革命,由红色革命所形成的文化形态亦称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包括党的创建、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活动中创造的特定历史文化。她包含见证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丈化和由革命所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1.
<正>“红色研学”课程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探究、体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的主题教育课程。下文,笔者主要谈谈“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1.创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是“红色研学”课程的一种隐性而重要的资源。为实施好“红色研学”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以红色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在教室里定期更换红色主题板报,各班既有弘扬红色文化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学校相关活动、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活动等方式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在此有浓厚的氛围,本文以龙岩为例,从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探讨了该地区红色文化的科研、教学和实践教育,以期为其他地区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113-114
甘肃省会宁县地区红色旅行资源丰富,适合开展红色研学旅行项目。会宁县的红色研学旅行开展应因地制宜,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措施,努力打造美丽红色会宁。笔者将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经验,简略说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红色精神熏陶,并对会宁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提出意见,给广大青少年学子提供感受革命精神、聆听红色经典、增强实践能力、丰富知识的研学教育场所。  相似文献   

15.
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后田暴动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为例,深度挖掘并充分阐释革命遗址承载的历史内涵,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有效发挥革命遗址的政治引导、文化传承、历史镜鉴、思想教育及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志 《江西教育》2010,(1):42-42
赣南医学院思政部工会组织全体会员赴红色故都——瑞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先后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考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直属工会就明确表示.要组织全体会员深入持久地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学科建设上提炼出“城乡医疗体制改革研究”“苏区医疗卫生研究”等多个主攻方向。此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就是通过组织思政部工会全体会员到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罗俊  邹梅 《四川教育》2023,(8):22-23+25
红色研学课程是融合了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历史教育、语文教育等学科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治理视域下,红色研学课程的研发既要明晰课程治理内部各要素,顶层建构红色研学课程,又要理顺课程治理关系,有条不紊地实施红色研学课程。这样,才会充分彰显出红色研学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已成为新时期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推手.应用多媒体技术对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改版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加强研究.合理利用和开发革命文物将推动闽西"红色之旅"实观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色研学旅行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新产品、新业态。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数量较多、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加快发展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存在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主题课程研发不系统、经典线路设计不充分等问题。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需要建立宏观政策保障机制,设计红色文化研学课程,打造红色研学经典线路,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20.
肖梓蝶  涂建华 《地理教育》2022,(z1):198-200
一、地理研学活动中渗透红色革命精神的意义 1.精神层面: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因此,红色革命精神也要在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地理研学旅行中渗透红色革命精神,在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