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情形无疑和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直接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二个“根”:一个是来自西方文学,一个则是来自于传统。前者确立了它的名称和话语形式,后者则潜在地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实际。只有把这二者联结起来,才能对中国的意识流文学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与“意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情形无疑和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直接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二个“根”:一个是来自西方文学,一个则是来自于传统。前者确立了它的名称和话语形式,后者则潜在地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实际。只有把这二者联结起来,才能对中国的意识流文学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作系统的层次分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是舶来品,学界大概对此没做过传人流程的审理。国内大量文学史料雄辩地证明:继中国现代文苑之后,它在新时期文坛的“流速”不减,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这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文坛有识之士不断沉淀的现代意识之雄起,以及他们面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人”的不断发现,是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金红教授的著作《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正是抓住了新时期文学研究这一不可或缺的视角,从而具有文学史研究的史学性价值。一是由扎实丰满的文本解读而积淀起的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之深度;二是由梳理文学历程与剖析文学理念而建构起的历史研究之角度;三是点化自然、新见迭出,将文学中的“诗”“意”融汇贯通的诗学意向之高度。金红的著作以开拓的勇气、大胆的判断与详实的考察精神,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官化极其发达,史家层出不穷。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长期与史学缠绕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史学意识。深入探讨两的审美关系,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意向思维更倾向于用情感判断代替认知,这和西方的求真思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方面,意向思维在人的意识里还有大量的遗留,另一方面,也由于特殊的人文环境,那种重说教、重伦理评价和将人物道德面目两极化的倾向仍然十分突出。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不深入了解传统思维的影响,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内心联想的主观顺序揭露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而没有作者施加的评论。而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控制意识流节奏的主要技巧。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中运用的主要意识流手法:自由联想。通过小说中实例的分析,展示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特征,深化了小说失落衰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春之声>是作家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坐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几十年的风雨变幻、情绪变化、主观感受.小说奏出了时代"春之声",勾勒出一幅万象更新的春景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小说思想意蕴深厚,独具匠心;结构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艺术魅力仍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