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如下一类,可以设相等数量为单位“1”巧解。如:小明的图书比小华多8本,小华的图书本数的13等于小明图书本数的14。小华和小明各有多少本图书?分析:设他们相等时的图书本数为单位“1”。那么,小明的图书本数是单位“1”的1÷14,即单位“1”的4倍;小华的图数本数是单位“1”的1÷13,即单位“1”的3倍。解:①单位“1”的量是:8÷(4-3)=8(本)②小明有:8×4=32(本)③小华有:8×3=24(本)又如:商店有梨和苹果共4200千克,苹果重量的1017正好是梨的重量的25…  相似文献   

2.
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有时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不统一,而要统一单位“1”后,才能正确解决问题。那么,怎样统一单位“1”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仅供同行们备课时参考。一、变更思路例:华光小学购买了科技书、文艺书和故事书共240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34,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本数少15,三种书各买了多少本?[分析与解]这道题里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统一,可以把文艺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将“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本数少15”变更为“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1÷(1-15)=45”。这样,43和45所依…  相似文献   

3.
有些分数应用题,用一般方法解答比较麻烦。对于这类题我们可以先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然后再寻找解题的巧妙方法。[题目]学校有120本练习本,分给六年级两个班。一班分到的本数的1/3与二班分到的本数的1/2相等。这两个班各分到了多少本练习本? [一般解法]由“一班分到的本数的1/3与二班分到的本数的1/2相等”可知,如果把二班分到的本数看作单位“1”,那么,一班分到的本数就  相似文献   

4.
钟立新 《辅导员》2014,(21):20-21
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有些同学在解题时,因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解题而苦恼。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抓住题目中“谁比准”这个关键句,再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一般紧接着关键句中“是、比、相当于”这些关键词后的一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具体解题思路可分为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机会听了几节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课.发现有一部分老师在指导学生寻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时,教给学生一个“小窍门”:题目中的“是”、“比”.“占”或“相当于”后面的那个量,就是题目中的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解题方法。怎样认识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呢? 有的教师认为,在有分率句子中的“是”、“比”、“占”、“相当于”等词语后面的量,即是表示单位“1”的量;也有的教师认为,题目中哪个量都可以看作单位“1”的量。试看下例: 某班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按前者的观点分析问题,其思路是这样的: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全班人数就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3/4),也就是女生人数的(1+3/4)是42人,女生人数为42÷(1+3/4)=24(人);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相似文献   

7.
审定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教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学会用“审·定·对·解”四步走的方法去解答,收到了良好效果。“审”就是审题。遇到一道题目,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搞清题目的事件、情节、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审题可按“读”(读题)、“画”(画记重点)、“抽”(去掉枝叶,抽取主干)、“讲”(讲题目实质,讲已知什么条件,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问题)的步骤进行。“定”就是确定单位[1]。一个含分率的应用题,都含有一个单位[1]的量。用分析的办法,寻找、确定题目数据里的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们让学生定单位[1]的办法,是根据与分率有关的关键词语去分析、确定。例如: “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了多少块砖?”题中“盖房用去3/5”是什么意思?用去了谁的3/5呢?抓住与分率3/5有关的这一关键词语去分析,很快就可以确定出砖的总数“40000块”,是单位[1]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学说: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难,找出单位“1”就好办。那么,怎样确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呢?通常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直接确定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比较明显,就可以直接确定。确定时,一般只要看题中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对谁来说的,这个“谁”就是单位“1”的量。例如:一袋面粉重50千克,用去4/5(80%),用去多少千克?这题  相似文献   

9.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句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看作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一个数乘(除)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对同一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就是在学生掌握一般解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或转化,转换单位“l”的量。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有4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tr,女生有多少人?————””————““——~3’——~‘”“””如果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l”,列_、,。。,…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教学中,常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一些有效学习的办法。如分数应用题教学,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点:(一)确定标准量。确定标准量有两种方法:1.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多数分数应用题中都有“是”、“比”、“相当于”、“等于”、等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的后面的本物多是标准本物,值得充分注意。“甲是50,甲比乙多2/5,多多少?”不难看出甲比乙多,那么乙就是标准量。2.看谁和谁比较在分数应用题中和谁比较,谁就是标准量例如:“甲是50,甲比乙2/5,多多少?”是拿甲和乙进行比较,那么乙就是标准量。(二)确定比较量对应…  相似文献   

11.
在第十一册的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题型 :“已知某数 ,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已知甲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求乙数”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 ,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像这类题目 ,学生在做题时 ,容易混淆 ,不知该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那么 ,我们能不能教给学生一种简易的判断和计算方法呢 ?  一、找单位“1”的方法  在分数应用题中 ,只要能找出单位“1” ,解题时就变得浅显多了。如何确定单位“1” ,我们注意观察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如“是”、“的”、“比”、“相当于”等 ,并把他们划出来 ,其中…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的“简化教学”,就是简化应用题的条件,使学生深刻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句,接着简化题中条件,然后进行数量代换。例如: 小红上星期六下午割草87斤,比小华割草斤数少17斤,小华割草多少斤? 解题的步骤是:  相似文献   

13.
分数应用题研究的就是单 位“1”的量、比较量和分率三者 之间的关系。比较量就是与单 位“1”的量相比较的量,分率就 是比较量占单位“1”的量的几分 之几。三种量之间的基本数量 关系是:单位“1”的量×分率= 比较量。在解题过程中,比较量 和分率一定要相对应。学生能 否掌握这一对应思想是正确解 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根据单 位“1”不同的确定方法可将分数 应用题归纳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听过一堂高水平的小学数学课,课题是“分数的意义”。教师对于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讲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引导学生自编了许多题目,起到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理解的作用。不过在被听课同仁大都看好的一道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道题实质上是一幅图,图上画有1只桃子,1个西瓜,2只香蕉和4个苹果。苹果中又分为两类:红苹果与青苹果各2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幅水果图,即兴编题,并接着自己说出答案。于是,学生编出了各种题目,并叙述出题目要求的分数。如:  相似文献   

15.
甲量比乙量多它的之)(已知)()则乙量比甲量少它的()()(未知),诸如这类通过单位‘.1”的变换而改变两个量间分率关系的题目,笔者在教学中做过这样的试验: 出示题目“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音,贝。女生人数比“生少粉号。”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填牛。 件在做应用题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如题目: 某班有男生20人,多少人?比女生多今,女生比男生少 件当然,这道题的正确列式应为20*(;十牛)火 斗今,而一部分学生却列成20、今。斗件在“男生比女生多今”中,女生是单位“1”,表 ,f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告。而女生比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掌握解题规律,在分数基本应用题教学中,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一、重视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标准量X分率=比较量。对此应抓住题目中的有关叙述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叙述形式给学生练习分析。例如:“汽车行驶的速度相当于大雁飞行速度的1/2”;“一批化肥已运走其中  相似文献   

17.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重视确定单位“1”的教学,加强量率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教学,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进行比较练习等。笔者认为要搞好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五要”。一、要恰当进行确定单位“1”的教学正确确定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老师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方法,总结了一些基本规律,但有些方法仍显得呆板。比如让学生找出关系句中的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确定这些字词后面的量就是单…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的某些名词、术语,不止一种含义。对此,我们在应用、理解时,要注意其具体语言环境和表述形式,使其具有确定的意义。下面试举一例。先看下面三个题目。①甲数是50,乙数比它多1/5,乙数是多少? ②甲数是50,乙数比它多20%,乙数是多少? ③甲体重50千克,乙比他多1/5千克,乙体重是多少? 由于分数在计数意义上有双重性,可以表示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①题中,如把1/5看作具体量,那么这里1/5把自然数1当作单位“1”,乙数是50 1/5=50 1/5。如把1/5这个分  相似文献   

19.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变化多,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哪—个量作为单位“1”。因此,正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是解答这类应用题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这类题目时,我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判断单位“1”的量的方法: 一、单位“1”的量作句子的主语部分,直接在句首出现,叫做“主语式”。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堆煤,烧去15后,再运进51,现在的煤()。A.比原来重B.比原来轻C.与原来同样重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从题目条件可知,“烧去15”是指烧去这堆煤的51,是把这堆煤的重量看作单位“1”;“再运进15”是指运进剩下煤的15,是把剩下煤的重量看作单位“1”。由于这堆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