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有些同学在解题时,因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解题而苦恼。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抓住题目中"谁比谁"这个关键句,再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一般紧接着关键句中"是、比、相当于"这些关键词后的一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具体解题思路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抓住题中"谁比谁"这个关键句。第二步,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分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对解答分数应用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审题程序混乱,操作意识不强,观察、概括能力较弱。因此,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习惯、技能,重视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重视“关键句”训练,领悟解题规律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应用题不一样。在分数应用题中,抽象的“关键句”分析是理清数量关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也就是确定标准量,然后再分析相比较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单位“1”已知、未知的情况确定解…  相似文献   

3.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判断解题方法,是突破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呢? 一、准确判断单位“1”。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同谁比,谁就是单位“1”。如:去年造林是前年的1(1/5)倍,  相似文献   

4.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句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看作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一个数乘(除)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对同一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就是在学生掌握一般解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或转化,转换单位“l”的量。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有4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tr,女生有多少人?————””————““——~3’——~‘”“””如果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l”,列_、,。。,…  相似文献   

5.
拜读本刊 2 0 0 1年第 7、8期周满兰老师的《相差关系应用题字面分析例谈》 ,觉得它与我在倍数应用题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学生常把求 1倍数和求几倍数的应用题相混 ,我就以题中表示倍数关系的句子 (我称之为关键句 )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首先依据关键句找准 1倍的量和几倍的量 ,再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效果不错。现也举例说明如下。例 1 骆驼可以活 2 5年 ,乌龟的寿命是骆驼的 4倍。乌龟比骆驼多活多少年 ?1 抓住关键句“乌龟的寿命是骆驼的 4倍” ,判断谁是 1倍的量谁是几倍的量 ,并标注出来。关键句中有明显标志“的” …  相似文献   

6.
1.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的训练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解分数、百 分数应用题出错原因之一,就是对题 中的单位“1”的量混淆不清,为此,可 进行如下判断单位“1”的量的训练。 根据不同陈述形式的分率句,找 出单位“1”的量。 (1)九月份用电是八月份的8/9。(标准句式) (2)五月份烧煤比四月份节约10%。(比……多(少)句式) (3)修一条公路,已修了75%。(省略句式) (4)出粉率是85%。(特殊句式) 经常设计形式各异的分率句,让学生熟练、正确判断其中单位“1”的量,对解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在六年级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习中,找准单位“1”或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尤为重要,是解题的关键。抓住不变量进行思考,可顺利解答一些典型的应用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数应用题研究的就是单 位“1”的量、比较量和分率三者 之间的关系。比较量就是与单 位“1”的量相比较的量,分率就 是比较量占单位“1”的量的几分 之几。三种量之间的基本数量 关系是:单位“1”的量×分率= 比较量。在解题过程中,比较量 和分率一定要相对应。学生能 否掌握这一对应思想是正确解 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根据单 位“1”不同的确定方法可将分数 应用题归纳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它既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这类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又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是用算术法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任何一道分数应用题,无论其数量关系多么复杂,他都是“单位1、比较量、分率”三者的变化,核心是:单位“1”×分率=比较量。包含两点:一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一般是在含有分率的句子中“是、比、占、相当于……”等字前面的量是比较量,后面的量是表示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数应用题中,如果单位“1”的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比的基本性质巧妙解题。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杂,变化大,比较抽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解题时,确定单位“1”和找对应量与对应分率的关系比较困难。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关键是在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单位“1”,正确找出对应量及对应分率,从而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海拾贝     
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而有些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不统一,这就需要在解题时,首先转换单位“1”统一标准,突破解题难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特别是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指导学生学会找单位“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指导学生抓住带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看是谁与谁在比,其中的被比量就是单位“1”。如“今年比去年增产1/10 ”,是今年与去年在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中学到的“扩句”和“缩句”知识来学习数学,效果较好。一、运用“扩句”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1.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有些数学题目采用“承前省”的表达方式,低年级学生难以读懂。对此,教师引导学生扩句,把省略的文字补充出来后再理解,简单易懂。如“动物园有黑熊20只,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此题中“比白熊多8只”是关键句,但承前省略了部分文字,低年级儿童尚缺乏前后联系思考的能力,一时无法理解判断出“谁多谁少”来。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左秋梅同志: 您好。《湖南教育》编辑部转来了您给编辑同志的信。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大牛比小牛多吃了1/2”的理解。理解这句话的方法之一,可用“扩句”办法,将其扩展为“大牛一天比小牛一天多吃的草量相当于小牛一天吃草量的1/2”。这种思路,是把小牛吃草量看作单位“1”。我认为,以一堆草为单位1,把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扩句”和“缩句”知识来帮助数学学习,效果较好。一、运用“扩句”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1.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有些数学题目采用“承前省略”的表达方式,低年级学生难以读懂。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句,把省略的文字补充出来后再理解,简单易懂。如“动物园有黑熊20只,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此题中“比白熊多8只”是关键句,但承前省略了部分文字,低年级儿童尚缺乏前后联想的能力,一时无法理解判断出“谁多谁少”来。教…  相似文献   

17.
在相差关系应用题中 ,都有一个含有相差数量关系的条件 (或问题 ) ,解题时 ,可把这一条件当作解题的突破口 ,由字面分析判断出谁是多的量 ,谁是少的量 ,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然后 ,前后联系再解答 ,下面以实例加以说明。例 1 鸡有 5只 ,鸭比鸡多 2只 ,鸭有多少只 ?这一题中 ,含有相差数量关系的条件是 :“鸭比鸡多 2只” ,在学生基本弄清题意后 ,主要从这一条件入手 ,分析出鸭与鸡谁多 ,谁少。步骤如下 :1 找一个很明显的字“多” ,做上标记。鸡有 5只 ,鸭比鸡多 2只 ,鸭有多少只 ?2 找“谁多”并做上同样的标记。“鸭比鸡多 2只” ,这是完…  相似文献   

18.
在解小学应用题时有很多问题与选用单位“1”有关。正确地运用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而定的。有时是把整体看作单位“1” ;有时是把部分看作单位“1” ;也有时把非问题类别看作单位“1”。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把整体看作单位“1”例1 ,学校义务修整一段路 ,第一天修整了全部的40 %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整了2.5米 ,第三天修整了25米。这段路长是多少米?解 :把这段路看作单位“1” ,那么第一天修的是40 % ,(1 -40% -40 %)是第三天修整的与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整的和。所以 ,算式为 :(25 +2.5)÷(1-40% -40 %)=27…  相似文献   

19.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最难理解、最易混淆的一部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定向训练。 一、找准单位“1”的训练 单位“l”在分数应用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单位“1”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关键。要找准单位“l”,就必须正确理解题中的分率所表示的意义,而分率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量数。可见,理解分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单位“1”的量,有助于沟通整个解题思路。这种训练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反映部分量与…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例:李师傅去年用2022元买了一台彩电。今年又买了一台洗衣机。一台彩电的价钱比一台洗衣机价钱的3倍还多(或少)258元。一台洗衣机多少元?〕时,错误率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大都是对题中的关键句处理不当,解题时“猜做”。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进行有序的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见题明意’,提高解题效率,浅见如下。 一、区别异同,找出关键。 “已知几倍多(或少)几的量,求一倍量”应用题与“已知整倍量,求一倍量”应用题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知识的延伸,后者解题方法是前者解题的基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