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育德的动因是功能异化造成的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它体现为道德自我的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和消极主义。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育德健康和谐发展的多元指向,表现为使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相衔接;使大学生形成道德认知的"德心"、显现自我境界的"德品"、体现自我能力的"德行"。  相似文献   

2.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此,大学生必须提高自我认识、培养自我反省、找到生活中的榜样、珍惜学校和老师创造的良好氛围,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言行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对个体自我的疏离,造成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的混乱,影响了他们的道德成长。要提高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水平,大学德育应该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培养他们道德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教育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自我教育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品德发展的活动,即主体有意识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自己主动提出的道德目标转化为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活动。也就是说,自我教育就是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锻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实效化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满足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使其能自觉地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准则,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行正确地自我设计、自我激励与自我完善,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了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来完成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7.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蚁族"、"候鸟族"、"啃老族"、"恐归族"等社会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毕业生生存困境,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自信培养,引发价值危机。高校教育应根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育策略,将大学生自信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模式和方法都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最终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内省来实现的。道德自我教育的过程包括形成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全球性凸显、多样性渗透和边缘性发展。针对这些特征,应以"点线面体工作法"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