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行政化"包含政府以行政的方式管理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管理高度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行政化"势必会导致大学自主权虚化,学术本位不彰。而目前正在推进的大学章程制定,旨在重新定位高校与外部权力的关系,落实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因此,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为契机来去除大学时行政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的非合理配置与实践中的泛化与滥用。高校外部行政化体现为政府行政权与高校自主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内部行政化体现为校长行政权与教授学术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重构高校内外部的权力结构。需要立法明确政府与高校的权力界限,尊重学术权,建立服务行政体系,重视民主参与管理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高校行政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行政权力过度膨胀的倾向,合理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与职能,使二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去行政化之后的高校必将更多地引入"服务行政"的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而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以顺应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变革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应当通过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组织结构、完善服务机制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学术组织与学术事务管理行政化,限制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行政人员挤占学术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管理活动行政化,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官本位"思想盛行,大学里功利氛围趋浓;受官僚习气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变形。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应去行政化,其主要途径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教授治校的主体地位;完善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协调好多元权力之间的关系;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管理文化内涵建设,提升行政管理的效能;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学术活动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推行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探究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二是民主管理高校,崇尚学术权力,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三是以法律作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6.
崔慧仙 《文教资料》2014,(14):100-101
近几年高校行政化成为高校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现象实际是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断冲突演化的结果。作为高校权力系统中的两种基本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原因、表现方式等展开研究,探求高校去行政化的政策和实践可能引导的高校内部管理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由于受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制约,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倾向突出,学术权力长期被压制,去行政化成为当前大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去行政化要求大学管理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其核心是围绕学术组织配置权力结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和学生的参与权利,使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更好地为学术事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去行政化当采取怎样的策略7一些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尽快理顺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具体职责.防止和纠正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等行政专制倾向。(2)明确校长定位和职责。将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固定化.明确规定各“级”大学校长的职责.突出大学校长在任期间必须履行的义务.完善对大学校长的问责制度.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大学校长应由政府聘任.而不是由政府任命。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计划体制的管理,我国高校仿佛成为了"一级政府"。除了给学校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外,事实上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移植到高校的内部管理中,形成与行政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造成高校中行政权力泛化和强化,而学术权力相对弱化。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旧的内部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去行政化"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以去行政化为切入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其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理界定。通过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指出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分析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尽管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十分必要,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千差万别,甚至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和偏差,因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澄清非常重要。去行政化改革是去除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泛化倾向,特别是消除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而改革的重心应放在二级院、系层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行政化议论之议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学行政化的争论中,"去行政化"是主流。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如大学外部的行政化、过分的科层化管理、管本位的传统、学者治学和学术自由理念的缺失等。行政权力是大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管理,而是要确保基层学术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权力重心下移。学科发展需要规范而强有力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行政化的争论中,"去行政化"是主流。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如大学外部的行政化、过分的科层化管理、管本位的传统、学者治学和学术自由理念的缺失等。行政权力是大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管理,而是要确保基层学术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权力重心下移。学科发展需要规范而强有力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共存于学校权力体系中,章在分析了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区别以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高校学术权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权力是一个复数概念,可具体区分为政府与高校之间基于行政隶属的行政权力和基于行政管辖的行政权力,以及高校内部科层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等型态。高校行政权力的法治化面临"权力本位"、行政化运行机制和治理程序缺失等问题,其路径在于积极推进府际分权法治化、政府"清单管理"、明确高校法人权利,以及推进"程序之治"。  相似文献   

17.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的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由高校管理的过分行政化所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为改善我国高校管理过分行政化的局面,必须厘清什么是高校管理行政化以及高校管理过度行政化存在的问题及根源。高校要有所发展就需要强化学术权力,保证教授参与学校治理的话语权,就需要树立行政管理的服务理念,淡化高校管理行政化的浓重色彩。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行政化源于建国初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与政府构成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等学校去行政化不能依靠政府权力下放实现,只能通过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构,取得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和学术权利之间的平衡。其主要措施是通过构建新型董事会,为政治权力找到正确归属地,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  相似文献   

20.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并存的两项基本权力,"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模式造成了高校行政权力或对立于学术权力、或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明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权责范围,构建运作有效的学术组织,建立民主决策的高校管理体制,可以重新梳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结构关系,使两者在高校发展中协调并存、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