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分析说明题是泛指一类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回答设问,并且叙述其答题根据或理由的特殊简答题.它的特点之一是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知其所以然”.不少同学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只能回答出是什么,而为什么的理由则说不清、说不准、说不全或化学用语不规范,总有一种有理说不出的感觉,这无疑增大了试题的难度.综观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此类试题有增多和发展的趋势.常见的类型有: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根据解答文字题的要求和实际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了"五问",教会学生解答主观题,提高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和外显的表达能力。一、问话题,做到言之有的话题,是学科用语。问话题,就是确定所回答问题属于什么范畴。这是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开始,关系到答题方向是否正确。大部分情境材料没有明确告知主题,设问也没有明确规定答题范围,回答问题似乎无从下手。如果有意识地想一想情境材料属于什么话题,设问指向话题  相似文献   

3.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1.答题范围性错误。例如,试题要求用政治常识来回答,学生却用经济常识解答;试题要求用唯物论来回答,学生却用辩证法解答。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相似文献   

4.
一、讲"审题" 即讲出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讲评时,要结合高考地理题的几种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一审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二审题问,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的审题主要是"四审":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审定解答对象;审定限制条件;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此外,还要结合具体试题,告诉学生哪些是题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地图符号,其实质性的要求是什么.从而弄懂题意,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今,"以人为本"几乎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语之一,各行各业只要谈到自身的发展理念几乎都贴上这一标签.语文教育也是如此.然而,对语文教育"人本"的理解,却是含混不清,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学生的发展,有的说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有的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等等,不一而足.由于这一问题涉及语文教育的"本",实有必要追根问底,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例如: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的课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重视思考、回答问题与认真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倾听",认为听听很简单.认为只有"说"与"做"才是学习,而不知道学习其实首先是倾听.在"倾听"中,我们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在"倾听"中还能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相似文献   

9.
杨耀美 《高中生》2012,(24):25-27
分步答题是做解答题的基本要求,而解答题从分值来看占据着整套数学试卷的半壁江山;从平时考试的得分来看,解答题的得分一般都低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得分,并且得分的差距也大于小题;从平时考试的答题过程来看,只有少部分学生的解答题的答题过程比较符合要求,而大多数学生的解答题的答题过程都不规范;从丢分的类型上来看,"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情况居多.因此,同学们要想在数学高考中拿高分,利用分步答题来减少丢分是利器.一、解答题要求答题过程分步书写在数学试卷上对解答题都标有"解答应写出文  相似文献   

10.
高考的形式是纸笔化考试.录取的标准主要是分数的多少,能否考出高分,就要看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解题能力.但是在生物习题讲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解题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有的甚至是类似的题目或原题还是不能得到满分.所以如何提高"答题能力",避免学生"一错再错",成为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12.
要翻译好文言文,除了要有扎实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功底外,掌握好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在答题时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简答题不仅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回答设问,而且还要叙述其答题的根据或理由.综观近几年各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此类试题有增多和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要加强学生“说理”方面的训练,答题时要注意意思完整、有理有据、用语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下面举例进行分析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6.
阅读王君老师的<安恩与奶牛>教学实录(<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简称<实录>)是一次愉快而又紧张的历程.愉快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了,紧张却是由于阅读引发思考,而思考所得又使得自己不敢自信. 先说我的愉快.在我看来,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王老师可能也有与我同样的怀抱,这集中反映在"咬文嚼字,走近安恩"一节.在这一节,教师在学生找出安恩对买牛人问话的不同回答(一是"它是不卖的.",一是"它不卖的!")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从而开启了一个令人愉快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选择题,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1"现象,其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数学思想丰富,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选拔性和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良"是古代男女昵称用语,由此孳乳的"良人"亦是古代男女昵称用语.以"良"为语源繁衍出的"郎"、"娘",它们之间有对应关系,是一对古代男女昵称用语."郎"是古代女子对心爱男子的昵称用语,这是人所共知的."娘"是古代男子对心爱女子的昵称用语,这一点不但人所不知,而且诸多辞书也没有提及到,然而它却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求学"探微     
何谓"求学",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每天在教室进进出出、早来晚走、忙忙碌碌,不都是在求学吗?可为什么同是求学结果却各有不同呢?是他们的"求"有所不同呢,还是他们求来的"学"有所不同呢?这确实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于"交费择校"问题的讨论,视线多集中在城市学生的身上.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想说说自己对农村学生"择校"的痛切感受.我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过市重点中学的挑选,但他们落选了.这些经过市重点学校筛选而不入选的学生,在城里是彻头彻尾的"凤尾",在我们农村教师眼里却是"龙头",我们的得意门生,我们明天的希望.我们不企求将"龙头"培养成为人中龙凤,但仍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考上尽量好一点的高中.然而,"择校费"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