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杀反映出一个人生命观的缺失.对于青少年的自杀问题,通常的看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个人的心理扭曲与社会矛盾的转嫁,而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很少听到愿负其责的声音.从课程设置、内容、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生命教育在学校的缺失与低效问题,并提出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课程实施方式与评价方式多样化等建议,期望对预防学生自杀并降低学生自杀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事业.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定位偏于理性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倾向于教材和社会导向,课程实施过程凸显预设的控制性行为,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基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幼儿园课程实践,提升幼儿园教育的生命意义,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警示着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迫切性以及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生命教育课程应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分支学科,社会、政府、高校和家庭均应认识到生命教育缺失的危机,并努力探寻实施对策以求搭建起高校生命教育平台,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生命教育中"生命"的内涵,是关系生命教育成败的关键.生命教育是个大课堂,正确体悟其课堂精神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生命意蕴,使知识学习与人生价值相互贯通,促进学生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设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无疑是落实生命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模式并加以实施,必须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进行分析。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生命"二字。文章在对"生命人"假设及其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即针对性、整合性、开放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生命课程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以教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专业发展,却忽视了作为专业发展基础的教师专业倾向和教师精神生命品格的塑造,这导致了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缺失.本文主张以整体生命为出发点研究教师教育,着力于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角度建构教师教育生命课程内容.同时,适应实践中教师生命的缺失需求,以教师精神生命教育为重点,企图通过提升教师生命意识,培养教师自我实现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事业。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定位偏于理性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倾向于教材和社会导向,课程实施过程凸显预设的控制性行为,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基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幼儿园课程实践,提升幼儿园教育的生命意义,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危机及实施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分支学科。西方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我国大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生命教育一直作为德育的内容存在,大中小学里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国内生命漠视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认识到生命教育的危机以及探寻其实施对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学生对生命情感的缺失,对生命漠视的现象越来越让人触目惊心.而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要求.通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挖掘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实施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教学,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国内外生命教育课程类型主要归纳为: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综合多学科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单一主题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提出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高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应以"生命"为核心,以"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为主线,将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为解读生命教育、体验生命价值、启迪生命智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