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正确道德立法观、确立合理的道德立法范围和内容、加强道德立法和执法的监督机制是目前道德立法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朱青 《新疆教育》2012,(4):23-23
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行动的道德原则。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的特点: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从最初的道德楷模到行为习惯到礼再到法律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立法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爆发出的种种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道德的社会控制力的减弱,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道德立法,在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时期,道德立法是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4.
从道德立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入手,阐述了道德立法的必要性,并对道德立法的思路作了简单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税收立法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税收立法的合法性是指税收立法所具有的正当性、道德性和合宪合法律性的品质特性。税收立法的合法性涵盖税收立法的正当性、道德性、合宪合法律性、实际效用性等多个特性。税收立法的合法性包括三大方面:其一是税收立法主体的合法性;其二是税收立法程序的合法性;其三是税收立法内容、税收立法结果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立法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立法的合法性是指立法所具有的正当性、道德性和合宪合法律性的品质特性。把立法的合法性简单理解为合宪性或合法律性是不恰当的。立法的合法性应涵盖立法的正当性、道德性、合宪合法律性、实际效用性等多个特性;立法的合法性应包括立法机关的合法性,立法程序的合法性,立法内容、立法结果的合法性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自律是网络正常发展的主要条件,而网络立法是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围绕网络道德自律与网络立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对网络道德自律与网络立法的未来融通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指的就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德之所长,往往是法律之所短;而道德之所短,往往恰是法律之所长。国家法律的严明与松弛直接制约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下降。而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导引,是立法的来源之一。两者在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其道德功能的局限性。道德法律化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有些社会关系只能依靠道德来调节;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一般只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律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阶段普通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所能接受的程度;对法律的过分依赖可能造成道德的弱化。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变革带来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导致了制度建设的滞后。故而一方面道德诚信不断下滑,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道德调整机制的局限性尽显,另一方面,制度却始终缺位,从当前学术不端立法现状出发,建议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消除立法矛盾和立法空白,建立多元化的法律规制机制,强化执行力,确保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