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树亚 《江苏教育》2014,(12):73-73
近日,参加一次校长文化沙龙,一位校长为大家朗诵了《人民文学》刊载的一首小诗——只有鲜花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插满了鲜花已经看不见牛粪了.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参加一次校长文化沙龙,一位校长为大家朗诵了《人民文学》刊载的一首小诗——只有鲜花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插满了鲜花已经看不见牛粪了,看见的只有鲜花,只有鲜花捧腹之余,也引发了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许多思考。从教已经20年,自己也先后捧得了许多专业成  相似文献   

3.
阅读,让我们在文字中华贵,在文字中美丽,在文字中冷峻,在文字中舞蹈。一颗心,一本书,一个人,一段音乐,一个空间,文字像一只无形却温柔的手,拨动了不同读者心中每一根共鸣的弦;文字如花,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盛开着她别有情致的芬芳;文字像午夜的谁叩动了心门,在每一个心房都激起了清脆的回声。  相似文献   

4.
鼻子和嘴     
一次,主人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嘴饱餐了一顿。主人睡觉了,嘴还在细细品味着刚才那丰盛的筵席。鼻子在一旁,瞧着嘴一张一合得意的样子,一股无名之火油然生起。  相似文献   

5.
一、文本浅释《触摸春天》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竟然奇迹般地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课文描  相似文献   

6.
<正>克莱尔·邓恩是一位澳大利亚作家,也是一名环保主义者。2010年,31岁的邓恩离开城市,独自一人在丛林中生活了一年。2014年6月,她出版了传记《没有火柴的一年》,记述了她成为丛林女人,在野外生存一年的经历和感想。暴风雨咆哮着渐渐逼近,我蜷缩在简易茅草棚颤抖的立柱边,蚊子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几百个包,有几处已经连成了  相似文献   

7.
昨天,我想起了科学课上做的"水上花"实验,觉得很神奇,但又不知道花儿为什么可以在水上开。有了,再做一次呗!准备好了一个装了水的碗、一张A4纸、一把剪刀,还有一支铅笔,实验就开始了!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在边缘画了几个贴着圆形的半圆,一朵花儿便画成了!接下来是需要细心的  相似文献   

8.
葛杰 《教书育人》2012,(13):76-77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试验。在这项试验中,辛巴杜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了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街区,而一辆停在了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布郎克斯街区  相似文献   

9.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11,(21):18+52
种豆得逗春天来了,我把一粒精明的豆子埋在地里,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立秋了,结果收获了一个大傻瓜。春天来了,我把一叠牛市股票埋在地里,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立秋了,结果收获了一堆牛屎。春天来了,我把一条朝气蓬勃的小龙埋在地里,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立秋了,结果挖出来一条蚯蚓。  相似文献   

10.
哑蝉     
正"织了——织了——"清晨六点钟,笛青便在知了的叫声中醒来了。一只早起的知了,在窗前的柳树上卖力地唱着。十四岁的笛青是村里最巧手的孩子。一条金黄的麦秸,在笛青的手指间绕来绕去,眨眼便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戒指套在手指上。一些细细草茎在他手里翻转,穿梭,一会儿工夫便会做成一只精巧的蝈蝈笼子,任谁见了那精巧的小物件,都会啧啧赞叹。春天里,一截新绿的柳枝也是笛青的好材料,他会像变戏法一样,马上就把它变成一段柳笛,放在嘴边"呜呜——"地吹响,整个人都渐渐变成了一棵新绿的小树。  相似文献   

11.
蚂蚁与大鸟     
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它拼命地挣扎,企图游到岸边,可是耗尽了全身力气还只是在原地打转。正当它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只大鸟衔来了一根树枝,小蚂蚁爬  相似文献   

12.
手指僵得无法再触摸到键盘上曾经残留的体温了。盯着刺眼的电脑屏幕,一直禁锢着的思绪似乎还徘徊在开启的边缘。现在,我想到了很多曾经会在我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却又会在我经意的时候忘却的东西。一个一天,一个童年,一个地方,一个等待,一个世界,一个永远。只是,永远停留在了我的耳边,伴着JAY的歌声,还有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话语,一起深深地埋葬在了这个还未下雪的冬天。冬至,好像只是预谋在我的期待里吧。  相似文献   

13.
这天早晨,男孩骑着脚踏车,飞驶在田野上。他的衣衫被风儿吹起,就像一只长了翅膀的鸟儿,从金色的麦田边掠过。在田野的尽头,一条弯弯曲曲的路通向一片树林,男孩向树林里驶去,在一个拐弯处,一幢绿色小木屋蓦然出现在眼前,男孩躲闪不及,一下撞到了小木屋,身体从窗口飞了进去。  相似文献   

14.
刘景春 《现代语文》2009,(6):155-155
最近读到了一篇作者为傅海洋的文章,名为《“满堂灌”缘何成了“满堂问”?》。在此文中,作者提到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他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一位任课教师在40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10个问题!无独有偶,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类似的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做了38次回答!作者傅海洋还就此做了一个统计:“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一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读到此处,笔者想到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提问这一教学常用教法。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和与她年纪相仿的另一个男孩相爱了,在一次外出时,他们遭遇了一场车祸。男孩死了,女孩虽经医院的全力救治活了下来.但却变成了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生活在瞬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女孩异常痛苦,家人为了安慰她,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女人,渴望美丽。我是一名教师,更渴望拥有一份知性的美丽。感谢网络,在我容颜渐老,青春渐逝时,让"博客"走进了我的教育生活,让我重塑了一份知性的美丽。2004年,在一位智者的引领下,我邂逅了"博客",由此在网络上开辟了一方小小的天地,用笔,用心,记录下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用爱心去发现、赞美——赏识教育案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生活教育》2009,(2):30-31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伐倒了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木屋,剩下了树根,他觉得没有用,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经过这里,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他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树根在农夫看来只是一件废品。可由于雕塑家关注它。发现了它的潜力,它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相似文献   

18.
一篓鱼和一根渔竿在远离大海的一个荒凉地方,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大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就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  相似文献   

19.
正爸爸去年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访问学者,我这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有幸随同爸爸到美国上了一年学,下面就是我在这一年里的见闻和感想。我的哈佛梦在美国学习的一年里,爸爸带我去了一座叫波士顿的城市。在那里,我们参观了一所美丽的大学。  相似文献   

20.
钓鱼记     
阳光在路面上打滚,老旧的路面吐着热气,绿叶的盆栽在阳光下投下了一小块影子。我微拢着五指,阳光透过指缝遗漏在心里。我站在窗边,单手拿着鱼竿立在那里,颠覆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的传统钓鱼方式。我站在窗口垂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