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些年,虽然重视了新闻真实性的教育,但新闻失实的现象还常有发生。例如:某个领导人经常接受下级单位的贵重礼品,群众意见很大,而有的记者却以他某一次拒收礼品为据,把他写成“清官”。某单位平时用公款吃喝之风甚盛,一年的招待费就达两万六千元之多。可是有几次招待上级领导时吃了便饭,记者便作为廉政的典型报道出去。这种想表扬谁就去找好的例子;想批评谁就去找坏的例子;把偶然或一时的行为说成一贯;把个别、局部的成绩或问题说成是整体的成绩或问题的搞法,是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特点。这里面有工作方法问题,也有受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说评论和一般书评同样要做到三点:一论说,二分析,三引导。论说是对作品的总体评价,它好或不好或坏?为什么说它好或不好或坏?它好或不好或坏是在哪些地方?而小说作品中最普遍的是好又不好,不好又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这就更加需要评论予以仔细论说了。  相似文献   

3.
帮农民进城     
中国很大,对农民流向城市这件事的好或坏,总能找到各种意义完全对立的例子来证明,而且,那些例子可以很煽情。  相似文献   

4.
字好文一半     
字好文一半,意思是说,字写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稿面的整洁和字体的工整,是写稿的起码要求。它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编辑的尊重。字写得好或坏是功力问题,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则是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搞完述评,“遵旨”要写几句,领导说“好的”、“坏的”都可道来。思来想去,“好的”没甚,“坏的”不少。记下几条,权当体会。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在采写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领导和群众为我提供了一个好的新闻线索,我去顺蔓摸瓜找例子时,却大失所’望,很难找出典型的事例写进稿子,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才好?8356部队李希瑾李希瑾同志:你说的“新闻线索”,实际指新闻作品的主题、角度而言,而“例子”,则是指新闻事实而言。只有主题新鲜,事实过硬,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现在的问题是,你只有好线索,而没有好例子。怎么办呢?下面几种方法供参考。一、放弃已掌握的线索。据我所知,有的通讯员采写稿件时往往主题先行,将报道的观点、角度、层次定好后,再去…  相似文献   

7.
读不懂啦,当代美术单澍铭写下这个题目,很是踌躇,生怕别人指责:既然“看不懂”,还非要摆出一副内行人的架式,说好说坏乱发议论做甚?尤其是涉及到“艺术创新”这个敏感的话题,没有那个境界还是闭上嘴为好。早有人断言过:高境界、高层次的艺术品,就像数学的歌德巴...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小就这么教育孩子:你功课好就理由当然地拥有一切。可惜的是,功课好的未必日后会成功。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了  相似文献   

9.
读高中二年级时分文理班,可能是受电影《蓝色档案》的影响太深,我一心一意想学文科,将来读法律系、当女当官。有的同学对我说:珐官受政治左右太厉害,一旦有运动就会受到牵连,千万别学法律,否则将来会后悔·父亲也说学文科没有学理工好,若学理工,将来可以改文;倘若学文科,想改理工可就难了。自己一想,似乎也是如此,现代名人中就可以找出若干这样的例子,于是学文的擞心也动摇起来。  相似文献   

10.
重印书的著作权问题应引起重视张铁钧不少出版社对重印书的著作权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著作权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涉及一本英语语法方面的图书。作者在编写该书时,参考了一位同学的英文语法材料,并将部分内容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1.
在《对CIP主题标引的一些看法》一文中(见《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年第3期),我曾说过,图书在版编目(CIP)主题标引大多数是标得好的,我是搞主题标引的,工作中往往用其标题,省时省力地完成好多图书的标引任务。当然,好中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作者一边做主题标引工作,一边搜集与分析研究了上千例好中还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选择一些粗标、漏标等例子发表,以引起大家标引、检索时注意。  相似文献   

12.
在《对CIP主题标引的一些看法》一文中(见《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年第3期),我曾说过,图书在版编目(CIP)主题标引大多数是标得好的,我是搞主题标引的,工作中往往用其标题,省时省力地完成好多图书的标引任务。当然。好中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作者一边做主题标引工作,一边搜集与分析研究了上千例好中还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选择一些粗标、漏标等例子发表。以引起大家标引、检索时注意。  相似文献   

13.
据《陕西日报》8月29日报道,陕西省4位市委书记不约而同要求,五种 新闻不报道。这就是:“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会上研讨的。面上汇报的,干扰中心的新闻不报道。”为什么不报道呢?榆林市委书记马铁山说:“地方领导的天职是为人民干事,所以我们做事,不是新闻。如果我们不干事,那才是新闻。”这几句话,道出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值得搞新闻宣传的同志们深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正想的事没有事实,干的事没有结果,事干成了是好是坏让人民评说。人民说好就报道,人民说坏就批评,就追查,这样的新闻受…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新闻记者几十年来写报道的心态都很类似:找到坏蛋.我们搜集做坏事的例子存档,如果积累得足够多,我们就可以写故事了.如果故事足够吸引人,或许就会有人呼吁变革.过去25年来,我自己常常使用这个方法写形形色色的报道,从坏警察到坏药剂师再到应受谴责的看护中心和不安全的玩具等等.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闻道德失范--读《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可以依靠早已规范化、条文化的原则来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例如律师和医生可以依据法学和解剖学来研究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他们知道,他们的职业范畴里的这些道德准则具有普遍性,且受到行业组织的监督。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执行道德准则是好是坏,全凭他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理解,凭他个人的良知。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太霸道郜之电视广告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没劲,因为它不得要领。广告人一定说少了,观众一定说多了,就是有几位高人也不过是说:"好的广告不多"或"广告要有节制"之类。其实,老百姓(广大受众)并不排斥广告,中外的新闻史都能证明现代传媒即是由古代"布...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所谓“中性”报道是指那种既不是纯表扬,也不是纯批评的报道。这种报道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揭不社会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象《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光明日报)、《关于物价的通信》、《饮食科学文明在呼唤》(新华社)等报道都完整地叙述了事物的过程,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事物的全貌,避免了那种好就好得玲珑剔透、白璧无瑕,坏就坏得一无是处的片面性的写法,使新闻从狭窄的胡同中走了出来,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本文试就“中性”报道思维活动的特点作一浅陋的探讨。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  相似文献   

18.
曹平君 《大观周刊》2013,(7):208-208
一节好的数学课开始是关键,正如名人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导入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对导入的方法感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主导作用,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题。  相似文献   

19.
邹涛在深圳发起组织“万人购房团”,要借助群体的力量与开发商博弈,压低住房价格。对参与者来说是好是坏?能不能成功?对地产市场走势产生何种影响?无人知道。但这些问题本来就不需要事先搞清楚。有意思的是,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却义正词严地说,这个“万人购房团”涉嫌违法,主要理由是,它是个社团,却没有登记。如此理解法律,真可谓骇人听闻。  相似文献   

20.
工商报刊常唱的一个主调是:立足工商,面向社会.这个提法肯定是正确的。说它正确.是因为不坚持“立足工商”,就失去了自己的行业特色;而不“面向社会”,又会封闭自己.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报纸的群众性相悻,就可能影响报纸读者的广泛性,从而也就难以作为有影响的报刊走向社会。这样说未免有些笼统,“立足工商,面向社会”,还必须解决如何“立足”和如何“面向”的问题。笔者仅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一、关于如何“立足”的问题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办的报纸,责无旁贷地应当首先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宣传好,配合中心服务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