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1991年~2005年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联系,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正相关;自主创新能力是财政科技投入的Granger原因,而相反的结论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分析山东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发现金融危机下政府科技投入出现回落。通过定量分析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金融危机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绩效的"杠杆效应"更加显著,那么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R&D投入模式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90-2009年的数据,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及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还证实了两变量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林业经济增长短期变动受财政科技投入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而短期内财政科技投入变动受林业经济增长短期变动的影响则较大,长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相互间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林业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2.03%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而财政科技投入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因素不能使偏差回到长期均衡状态,需借助外力调整.保持林业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加快林业产业物质、人力资本积累,强化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导是保持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陕西省1978-2010年的财政科技投入和GDP数据,采用协整及向量自回归(VAR)技术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VAR(2)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加,并且呈现出稳定的正向响应收敛迹象。因此,在政策措施上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以保证科技投入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财政科技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78-2007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政府应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焦少飞  程骏 《情报杂志》2007,26(9):127-128,131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经济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利用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研究陕西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反映两者长期协整关系的模型,并对两个序列做了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者间仅存在单向因果性。研究结果旨在引起管理部门的思考,为其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形势下,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用日益重要,分析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政府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山东省1980-2005年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实证研究,揭示了山东科技投入与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是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的补充与强化.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90-200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二者呈现出长期稳定的特征,前者对后者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和重要推动力,科技投入是地区技术进步的物质保障和前进动力,是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以1993~2008年的新疆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和GDP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对新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者仅存在单向因果性.  相似文献   

10.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1978~2000年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贤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78-80,86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2—2008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的科技拨款对高校科技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滞后效应;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以产学研等方式影响高校科技支出,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经费资助对高校科技支出产生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德国国立科研机构经费配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国 《科研管理》2009,30(5):117-123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研究开发预算管理与评估的基本实践经验,分析研究了德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国立科研机构的经费配置管理机制,研究提炼出德国不同类型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提出改进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3条建议,包括:加强国家科技战略管理、科技政策制定及科技计划执行监督;加强国立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与效益;探索科研绩效与报酬挂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印度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分析框架构建了公共科技政策影响创新产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印度1991—200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科技政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科技政策主要通过作用于中央政府研究机构、邦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大学对创新产出产生影响,其中,税收激励政策、中央政府科技支出、邦政府教育支出以及研发人员比例与结构调整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支持政策、邦政府科技支出和中央教育支出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制定与实施公共科技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府科技资助是解决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问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2009-201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探讨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三种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知识产权、企业规模、产权类型、知识存量和R&D资本存量等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三种科技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直接税收优惠的最强,但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对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比对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强。对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大的企业,直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强,反之则直接补贴资助、间接税收优惠的更强。  相似文献   

15.
对科技资源投入的准确预测是政府科技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的灰色区间预测模型,对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未来一段时期,江苏省科技人才的投入将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源配置的新问题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丁厚德 《科学学研究》2005,23(4):474-480
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急点、难点、热点、疼点,创新成效差,统筹乏力,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科技体制障碍。科技资金投入要建立制度保障,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拨款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要达到5.5%左右,要建立对企业R&D投入冲抵所得税的税收制度。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有统筹管理部门,国家科技计划要统筹管理,突出重点,釆用基金制度管理国家科技计划,政府职能部门应从项目的直接管理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持,也对科学基金划分科研成果归属并开展绩效评估提出了挑战.探讨了多元资助格局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提出的方法论挑战,认为深入的项目资助案例研究与受资助者的学术履历分析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两条重要途径.阐述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与用途,并对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多元资助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供给、需求和转化、推广是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又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黑龙江必须结合具体实际,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确保黑龙江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为此,在了解黑龙江科技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本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有着巨大影响.根据<2009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甘肃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22位,科技进步增幅位于全国第8位.但与全国相比,甘肃省科技进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在政府投入、企业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