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UNESCO与WTO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利兵  谢峰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2):45-50,65
本文在分析了UNESCO和WTO两大国际组织的不同性质和宗旨的基础上,从约束成员国的方式、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方式、对高等教育属性的认识、对高校学术研究的态度、主要合作对象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六个方面,对两者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进行分析和归类,以促进我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跨境高等教育的国际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跨境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现实也提出了对跨境高等教育进行国际法律规制的需求。这一任务主要在三个平台上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在WTO和双边区域性服务贸易协定平台上以成员方承诺的方式展开,进行硬性规制;二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上以指南建议的方式展开,表现为软法劝导。但两者都为成员方创设了义务,应该得到成员方善意遵守。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成为一种显现的大趋势。国际组织不是完美的,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助推器和平台。其中,以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影响最大。全文选取OCED(经合组织)、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异同比较,以期认识到国际组织的双面性,从而正确、积极、批判、警惕地面对其出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一边守住"本土化"的底线,维护教育主权和国家利益,一边加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以技术、资金、贸易、知识和人员不断跨境流动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尤其是新的高等教育提供者、提供方式和跨境教育活动的大量涌现,造成了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质量保证和文凭互认便是国际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实表明,处理这样一种全球性问题需要由一个公认的多边机构主导并在制定国际议程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无疑是最合适的治理机构。UNESCO通过其标准制定、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职能,承担起质量保证和文凭互认的全球治理使命,并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效。但UNESCO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治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大趋势。中国的高等教育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迫切要求中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全面、客观地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本质,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作为其重要方面的跨境高等教育得到了重大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对其进行国际法律规制的需求.这一任务主要在三个平台上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个是在WTO和双边及区域性服务贸易协定平台上以成员国承诺的方式展开,进行硬性规制;另一个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上以指南建议的方式展开,表现为软法劝导.但两者都为成员国创设了义务,应该得到成员国善意遵守.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视野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指导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理念。在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教育市场才真正国际化,而首当其冲承受影响的是高等教育。因此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无法像以前那样坐得住了,各高等院校无不在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自身出路问题,无不在平思应对WTO的对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出路。本拟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表现进行探讨,并结合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挑战,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主动应对WTO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对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特点重视不够;对加入WTO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认识不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层次较低,发展进程不够平衡。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制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大学的新兴理念。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国际化道路。当前,全力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分析了这一时代背景和要求,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及其面临的实际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步伐会大大加快,给高等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加入WTO将会使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以往更大的跨国界、跨民族、跨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要努力开拓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牢固树立与发达国家争夺高等教育市场的意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惠菲 《海外英语》2014,(9):285-286,292
In recent years,Globalization enh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corpor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s.Being par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volved in education policy-making,UNESCO ha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Present essa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s and working patterns of UNESCO and its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formul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Meanwhile,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d UNESCO confronted are also provided to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ole UNESCO play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政府对国际教育服务市场认识的共同点,包括中俄两国都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实施有限度的开放,把提高跨境教育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关注教育产业属性的探讨,重视人才流失问题等等.文章指出俄罗斯对外教育合作的一些特点,如把独联体成员国的教育合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谨慎地推进博洛尼亚进程,理智地分析和对待加入WTO带来的权益和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文章指明中俄在教育服务国际市场上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各国及地区相继制定改革措施,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我国加入WTO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约定,但同时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和商业存在又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效路径.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需要在遵循教育服务贸易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跨境交付形式的开放性、境外消费群体的多元化、自然人流动的知识传授以及商业存在办学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与国际教育组织展开过广泛合作,尤其与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委员会、世界教育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比较密切。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了参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并借以对外传播自身教育的力度。由此,促进了中国教育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南京国民政府对借助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来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已渐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总体而言,还是缺乏一定的对外传播中国教育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How do culturally,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different actors define education in the UNESCO 1974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and Peace and Education relating to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This exploration of the document aims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of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ESCO, as well as stimulating new attention to the area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 human rights. The text of the Recommendation is analysed discursively, and five repertoires are identified: instruction, principled, factual, stand-taking, and adjusting, as well as a wider discourse of rationality. Repertoires construct positions for the speaker, here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UNESCO, and for those to whom the Recommendation is addressed (member states). The adjusting discourse, in which member states are given opportunities to define alternative modes of implement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dentifying the modes of discourse used in the document helps to explain implicit aspects of the normative texts drafted by UNESCO an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enerally. This analysis also provides a basis for reflection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education policy makers, and educator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