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是学生缺少生活吗?显然不是。而是学生对生活没有较为丰富和深切的感受,哪能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情趣的习作呢?成功的真正秘诀是情趣。如何培养学生习作情趣呢?我们只有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着手,追本溯源,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情趣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张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天地里“天高任鸟飞”。一、观察生活,力求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真实的生活、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受,都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如何改变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呢?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表达最真切的感受。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3.
徐洪运 《文教资料》2011,(33):59-60
生活不是缺少关,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让学生观后感,感后写,写后议,久而久之,学生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素材,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并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发现学生写作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的文化积累不够,缺乏生活体验、不善于思考,教师对教学缺少严密的规划,重视写作的次数而忽视写作的质量,缺乏科学的训练思维与训练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形成以读促写的局面,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与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与写作水  相似文献   

5.
写作最能展示学生个性、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来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学生作文中那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得不到根本性转变。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我们教师没有认真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 ,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新能力被禁锢在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模式中。“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对学生来说 ,其实他们缺少的并非具体的生活 ,而是对活的自我体验和独特感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这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 ,也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的一个原则。只有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 ,才能透过生活的现…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小学生惧怕作文,因缺少积累对作文不感兴趣,因缺少生活感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的现状,结合本人从教十余年的体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作法:一、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愿写;二、多角度扩大学生多方面的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对生活细节的回忆--让学生能写,(1)多观察;(2)多积累;(3)多阅读;(4)多思考;三、积极创设一种良好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像,有创意地写作,尝试多样化的表达;(5)多练笔;(6)多修改,此外,做个孩子喜爱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朱竹筠 《现代语文》2007,(3):113-115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生活的美,提升我们的审美境界;通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品味积累语言。阅读教学对写作有思想情感的渗透作用:首先通过阅读体验情感,提升审美境界;其次,通过阅读提高思想境界。阅读教学对写作有积累作用,可以积累佳词妙句、积累素材。阅读对写作有示范作用。阅读教学可以渗透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渗透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是贯彻教学大纲,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雅芳 《江苏教育》2014,(17):66-67
<正>"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思考,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鲜活的写作灵感和素材。我们尝试着引领中年级学生聚焦生活实际,进行多样化的生活小片段练习。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小型练习,让学生的文字平添了不少纯真和童趣。我们愿意孩子们像创作出《昆虫记》的法布尔一样,饶有兴趣地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语文老师经常在有的学生作文后面写如下评语"此文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可如今发现我们一些学生的作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当然更多的是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毫无新意。新课程标准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深入生活,增加阅读——创新思维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积累太少,缺少生活经验,缺少知识跨度,缺少实践操作。怎样去积累?关键要深入生活,增加阅读。"艺术来自生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情绪饱满地投入创作。  相似文献   

10.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便可知晓《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常言道:心寂寞,所以世界寂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不是缺乏情趣,而是缺少表达的方法.在我长达2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知目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言之空洞”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具体的习作中,缺乏分解慢镜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设计缘起]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素材,然而,学生常常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发现什么可写的东西。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作文鲜话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思考。感受,就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大多只有猪奇心理,总着眼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略了平常的小事,尤其是不懂得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小事中所蕴涵的美。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大多数学生都苦于作文难,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对所写事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或"经历"。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不能只是冠冕堂皇地谈写作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深入自然,注意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感悟自然,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写作源于生活,源于体验,但是又超然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感知的生活基础上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快乐的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活源泉。因此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体验、感悟生活,积累和准备写作的材料。我告诉学生,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即使生活在狭小的教室里,也不缺少素材,哪怕是身边  相似文献   

16.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和体验。我的视线引导着我,让我去发现、去体验:爱就在我的身边。  相似文献   

17.
<正>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中学生的生活很无奈。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学生普遍承受着过重的课业负担,承受着父母的期望,甚至是过高的期望。中学生能够用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很少,他们很少能静下心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静下心关注周围的生活,静下心读读书。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可写的东西,而是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文章是用来传达写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而传达思想情感的介质就是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因而文章家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可是在中学生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没有把握住生活,常常偏离现实,在他们的笔下演绎出一个个虚幻的世界。作文虚幻倾向与中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有关,与学生阅读视野有关。当今的中学生热衷阅读武侠小说、网络读物、卡通和口袋书之类的浅近作品,他们头脑中容易形成虚拟世界。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中学生缺少一种观察生活,探索人生的科学精神;缺少一种感受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的人文素养,对这种…  相似文献   

19.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和体验.我的视线引导着我,让我去发现、去体验:爱就在我的身边.  相似文献   

20.
【自读导言】  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体悟这样的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短少感受、缺少珍惜,因此要学会关注、享受、体会幸福。  2.在朗读中感受富丽典雅的语言,品味生动形象的各种比喻,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的目的。  3.培养初步的对比阅读能力。  (解说: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所以对这篇语言生动、恣肆的自读课文来说,学生的朗读就显得相当重要。 )【自读程序】  1.在未阅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说说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一两件事,并结合这些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