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两个酷爱音乐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买了钢琴,风雨无阻地送儿子去学琴。她叮嘱儿子说,看妈妈多辛苦啊,你一定要学出名堂,才对得起妈妈。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儿子没有入学前,我觉得儿子是那么聪明、活泼,可爱。自从儿子上了学,我的心理开始失衡了:儿子在同学们中间显得那么平常,成绩总是考不到前面去。我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突出,别人怎么看我?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我要帮助儿子找到好的榜样,引导他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妈妈走上前问女儿:『你在干什么?』女儿慌忙藏起手里的东西说:『没,没干什么。』爸爸凑过去对儿子说:『我看看你的画。』儿子连忙用胳膊一挡说:『不给你看。』呵,小家伙还挺神秘的。看来,孩子虽小,却已有了自己的秘密。孩子有事『瞒』着大人,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有的孩子为给成人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以成人的惊喜换取自己心理上的愉悦,觉得『好玩』、『有意思』。孩子的这类行为往往是从故事、儿歌或影视中模仿来的。对此,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等待,让孩子给你  相似文献   

4.
所谓音乐的耳朵指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视、听、动、想等紧密结合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的,是人的智能、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学习音乐离不开耳朵,特别是离不开对耳朵的训练。只有耳朵的感知,没有头脑的相应反应,人的耳朵就不能称之为懂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他一语道出了培养学生音乐耳朵的重要性。许多音乐教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许多学习音乐的孩子当中,缺少音乐耳朵的“失聪者”太多了!这些“失聪”的孩子给教师授课增添了许多困难,有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一名教师,又作为孩子的母亲,对于该不该打孩子这个问题也多次思索过。事情还得从去年放晚学后的一天说起。“妈妈,你为什么一直不打我?”面对愁容满面已读高二儿子的发问,我愕然。原来儿子下午与同学说着玩,那同学当真,打了他一拳。从未挨过打的儿子,竟然羞愧得无地自容。回想到我女儿也曾提出类似问题:“妈妈,别人的脸皮都比我‘老’,同学间打打吵吵不碍事,我可受不了。”儿子、女儿的话语,使我辗转反侧:父母不打孩子是否也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呢?我的两个孩子胆子小,很少挨批评,也从未挨过打,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应差了。  相似文献   

6.
这天,幼儿园的园长室来了一对家长,他们前来投诉儿子班级的教师,说教师没爱心,对自己的孩子的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过擦伤事故;平时与自己的交流时间不够等. 而另一边教师却委屈地诉说着被该家长训斥的事实.孩子各方面能力太差,而家长却自我感觉良好,对教师一点不信任.  相似文献   

7.
儿子没有入学前,我觉得儿子是那么聪明、活泼,可爱。自从儿子上了学,我的心理开始失衡了:儿子在同学们中间显得那么平常,成绩总是考不到前面去。我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突出,别人怎么看我?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我要帮助儿子找到好的榜样,引导他不断取得进步。我觉得,身边的榜样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学起来更容易。所以,我不断为儿子树立榜样,但儿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还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季红 《家长》2014,(12):10-12
正儿子没有上学前,我觉得儿子是那么聪明、活泼,可爱。自从儿子上了学,我的心理开始失衡了:儿子在同学们中间显得那么平常,成绩总是考不到前面去。我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突出,别人怎么看我?我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我要帮助儿子找到好的榜样,引导他不断取得进步。我觉得,身边的榜样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学起来更容易。所以,我不断为儿子树立  相似文献   

9.
孩子年龄虽小,可遇到的问题却是五花八门的。特别是今天的社会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交替、物质发展与精神建设冲突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既要顾及孩子的心理和实际接受能力,又要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我儿子在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二幼儿园上大班。这个幼儿园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均从事脑力劳动,我们夫妻俩也都在机关工作。可儿子班上有位小朋友的妈妈是修鞋的,由此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议论。儿子回家也说,×××小朋友的妈妈怎么是修鞋的?!我知道,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孩子还有一大段潜台词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开始,教师就让我为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教师说儿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特别懂事,别的孩子做不到的事他都能做到,能理解老师的话,让我给其家长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不外乎有两条:一是学会欣赏孩子,二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经常听许多年轻的妈妈聚在一起当着孩子的面一齐数落孩子的不是。什么调皮捣乱不听话、接话茬、作业不认真、爱打架……殊不知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要知道,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需要大人精心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1.
电话铃突然响过之后,我听到一位父亲惶急的声音。他说他的儿子跟老师发生了严重冲突,心理压力很大,非常冲动,急需心理疏导,而且孩子也很想找我这位心理咨询师谈谈。既然是紧急情况,就  相似文献   

12.
辛闻 《家教指南》2009,(9):43-43
案例:小廖夫妇的儿子已经4岁,原来是夫妻俩自己带,后来随着工作日渐繁忙,照顾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于是他们将儿子送到了幼儿园,想让他适应一下集体生活。没想到几周后,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有社交恐惧症,建议进行心理辅导。小廖夫妇很是诧异,每天上下学接送,儿子一看见父母就笑逐颜开,回家也不停地说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没看出异常啊。于是小廖决定请一天假,到幼儿园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两位年轻的母亲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天赋问题。一位母亲说“:我本来想让孩子学习画画,就让孩子试画一辆车,结果他画了三个交叉的扁圆。唉,看来不是那块料啊!”另一位母亲说:我想让孩子学习音乐,就教孩子唱儿歌,结果教了大半天也没有教会,看来只有算了!”站在旁边的一位退休教师说“:你们说的不对啊,你们的孩子恰恰就是那块料!”两位母亲询问原由,这位教师说“:因为他们竟然学得那么认真啊!”读完材料,请“以认真”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创新构思点拨】任何能力都是后天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的儿子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当同龄孩子蹦跳着独自去购物时,他却不能这样做,每次购物都得由家长陪着。面对这种现状,我对他实施了“壮胆三步曲”,以此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一、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儿子不敢独自去购物,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怎样跟售货员打交道,怕说错话。为此,  相似文献   

15.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位母亲特别苦恼,因为儿子非常记恨邻居家的孩子.起因是邻居家的孩子在同学面前说儿子坏话,儿子知道后,特别难过,决定再也不和邻居家的孩子打交道了.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的儿子总是很困惑地对我说:为什么我和别人有冲突的时候你总是说我不说别人?我总告诉他:那个小朋友的妈妈会说他,妈妈把你管好就可以了。终于有次我看到他的手被别的小朋友用门夹得乱七八糟还做了手术,在家心疼得抱怨了几句,儿子竟然开心地说:妈妈,你终于说说别人了。孩子这种心理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18.
电话铃突然响过之后,我听到一位父亲急惶惶的声音。他说他的儿子跟老师发生严重冲突,心理压力很大,非常冲动,急需心理疏导。他说孩子也很想找位心理老师谈谈。既然是紧急情况,就得紧急处理。我放下手中的事情,立刻约见了他们父子俩。  相似文献   

19.
三尊重孩子的权利有一位母亲当过30多年老师,却犯一个后悔莫及的错误。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儿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您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啊。”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学生家长的日记──孩子发了新课本文鹊九月一日星期四晴间多云昨天一进家门儿子就冲我喊:“妈妈,快给我包书皮儿!”说着,把一大堆新发的书和本子摊在床上。我把书挑出来,包括音乐、美术、课堂习题训练什么的共有十多本,准备吃过饭就开始包。儿子见我不搭理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