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宪恩  王寒凝  夏菁  赵婧辰  段海燕 《资源科学》2016,38(10):2001-2011
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征因各国工业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可为其他国家未来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美国、日本等8个典型国家为例,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1961-2011年的国家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1年期间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工业化完成国家经历了完整的工业化进程,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明显的“U”型变化趋势,而美国、法国等后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右侧的上升阶段,埃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前工业化国家因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处于“U”型曲线左侧的下降阶段。各国因工业化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差异,其协调发展度谷值时间和谷值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形式,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发展迅速。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世界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来看,其能源品种丰富,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与工业的结合、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非食物类的树木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并且坚持走"非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随着其开发步伐的加快,将成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解决能源与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开发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将人类基因、指纹、虹膜、面部轮廓等生物特征扫描存储到电子设备,以便精准识别身份,推进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保障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但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美国国家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与治理体系的研究。基于美国由国务院主导,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和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协同市场化力量共建的国家生物识别体系,批判性分析了美国国家生物识别体系建设与生物安全治理的特征、挑战以及对中国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为中国推进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德国可再生能源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危机给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大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节节攀升,可再生能源已逐渐成为常规矿物能源的一种补充、替代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看,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  相似文献   

6.
正能源作为一国战略必争领域,国家需求导向和战略引领在能源科技发展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世界主要国家因各自国情特点进行差异化战略布局推进能源转型,在能源系统层面组织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全价值链创新已成为顶层战略布局和科研活动组织的典型模式;同时,各国推动能源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全链条协同联动的能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2015年至今美国、欧盟、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的近80份能源科技战略、规划、路线图等官方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分析,发现各国战略布局有以下共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然气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大国.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m3,目前已探明储量就有1.6万亿m3.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燃料和优质化工原料。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其计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欧美等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对天然气计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的资金及科技力量较大,尤其是对贸易天然气的计量十分重视。从流量计选型上,欧洲主要使用涡轮、腰轮流量计,如在荷兰涡轮、腰轮流量计的使用约占80%,在加拿大涡轮流量计的使用约占90%,而美国则以使用孔板为主,约占80%。从整体上来看,在流量计使用上,70年代形成了孔板使用高潮,80…  相似文献   

8.
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1965—2010年度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历史统计数据,数值优化并建立世界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和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等国家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函数,绘制至2120年的相应能源年度消费总量预测曲线。模拟数据表明,在当前能源资源禀赋下,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和世界的能源年度消费总量极值分别为3200mtoe、2910mtoe、570mtoe、306mtoe、295mtoe、19300mtoe。面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中长期的能源消费紧迫形势,结合世界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能源消费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和具体国情,提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治理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战略行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发展目前经历了治理起步期、曲折探索期、共同推进期3个阶段,世界主要国家聚焦战略方向、目标设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布局;相比之下,我国在“双碳”立法进程、重点领域中长期战略行动规划、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我国可以加快碳中和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有效的推进机制;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面对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现实压力,一场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技术发达且对进口能源需求量大的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对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革。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高效地转化为重要化学品、能源产品、新材料,使人类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卢永记 《软科学》1989,3(3):68-72
<正> 一、前言由于1986年原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全世界对能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石油与经济的关系方面。石油价格下跌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世界经济、石油工业本身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政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石油增长率从1984年的4.6%下降到1986年的2.5%,而发展中国家仅从1985年的4.8%下降到1986年的4.2%。本文分析了世界能源的发展状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全世界对能源的投入,不但要视其  相似文献   

12.
石油与天然气不论是作为一种能源资源,还是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纵观全球,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乃至现代化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与石油密切相关。不可否认,石油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支持了工业化时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使得一大批靠石油兴起或复兴的新老牌工业化国家形成了对石油的完全依赖,或者是对廉价石油的依赖。另  相似文献   

13.
王筱 《华夏星火》2013,(3):14-17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有几千家种子公司却尚未出现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种企,市场份额被跨国种业巨头不断挤占,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正> 工业化是近现代国家发展的基础,对工业化做出正确的估价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那么,什么是工业化?简单说,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社会经济在工业化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传统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目前,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总人口大概是7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1%;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共60多个,占世界人口的不足20%,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一共花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15.
世界农作物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珩 《中国软科学》2012,(1):176-182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现代化建设跨越的关键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当今世界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之大动荡。欧洲正在发生的政治、军事危机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变革,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资源供需与贸易格局。现今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供需“四圈两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清洁能源矿产供应链竞争日趋紧迫。除煤炭和稀土等能源资源外,中国重要能源资源国内供应严重不足、海外来源单一和输运通道受制于人的三大安全短板一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大国竞争背景下,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趋于更加复杂。文章就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弹性、科学规划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布局、积极推动能源资源全球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发展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然而,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资源、能源节约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市政污水处理厂对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技术上的一些不足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特别是电能源的浪费。本文主要对市政污水处理厂配电的节能控制进行探究,为电资源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技广场》2002,(8):41-42
激光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激光技术的新用途,以便使这门高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利用激光控制气候在当今世界,能源、交通、人口、环境、粮食、气候等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几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气候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是因为其他诸多问题无一不与气候问题息息相关。目前全球气候普遍转暖,对此,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治理的方法。利用激光控制气候就是近年来研究出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断采取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等碳减排策略,以便达到追求经济发展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良好契合。本文以1990—2014年间世界上34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典型国家为例,在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来探究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变革和以可再生能源占比、工业化率表征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以便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皆有促进碳减排作用,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结构调整主导,平均贡献度为22.71%;而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变革对碳排放的正负影响效果不一,工业化率绝大部分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除了OPEC国家皆具有明显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技术变革主导,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41%和2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