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现场课介绍《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体操的锻炼价值,使80%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的技巧组合动作(知识与技能目标);发展腰腹肌力量、提高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并能合理地进行技巧动作组合,掌握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力与方法目标);体验参与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提高合作与探究意识,培养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的优良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是肩肘倒立动作的举腿与翻臀、单肩后滚翻的头侧屈与迅速推手;教学难点(女生)是头、手、腰、腿的协调配合。本次课教学流程的设计为:体委集队并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相似文献   

2.
技巧肩肘倒立与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是体操动作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教材内容。教学实践证明,体操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迁移现象且效果明显,即正迁移与负迁移。深入研究运动技能迁移现象,寻找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主动地控制、把握并利用它。  相似文献   

3.
程银凤 《体育教学》2013,(10):66-67
一节高一女生的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的市级公开课得到了很高评价,这其中的多方面育人内涵成了本课亮点。  相似文献   

4.
单肩后滚酿就是经单肩向后滚动成单膝跪撑。它对锻炼学生身体平衡,增强腰、背、腹肌的控制能力,发展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动作是体操课教学中一个技巧动作,教科书上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一是:“保护者单腿跪于练习者左侧,右手托其左腿,左手托其肩部(以右肩滚动为便)。二是:保护帮助者单腿跪在练习者侧后方,双手提其腰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种保护方法帮助总让人感觉用不上力,初学者更是感觉困难,特别是大个子学生,一手托其腿,似乎把她往回推,这时练习者左手又还没有意识到推垫的感觉,上体起来较困难,保护帮助者的左手既不是向上正托,也不是向上拉,觉得帮不上多大忙。开始比较困难,没有感觉。经过多次的实践,尝试了新的保护帮助…  相似文献   

6.
屈体后滚翻技术要领 1.上体前屈,两腿伸直,臀部后坐。 2.两手靠近大腿中部手先触地。 3,臀触垫后,上体迅速后倒。 4。收腹,举腿,翻臀同时双手放至耳侧(掌心向上,指尖向后)。 弓.背,肩,头触垫后,双手迅速用力推垫,经屈体立撑成站立。 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技术要领 1,收腹举腿翻臀; 2.臀至垂直部位后,左(右)腿上伸,右(左)腿脚尖点地,膝关节伸直; 3.左(右)臂屈肘于耳侧,指尖向后,右臂体侧伸直滚压垫。 4.侧倒头的同时,点地腿屈膝翻转成跪立,另一腿后举成跪撑平衡。 侧手翻技术要领 1.弓步,身体前倾,左(右)手外旋,右(左)手内旋,依次撑地。 …  相似文献   

7.
<正> 一、动作要领两腿伸直并腿坐,两臂经侧举至上举做体前屈,两手尽量触脚面,利用上体反弹,保持腹肌紧张,身体后倒滚动,两腿后上举,臀部向上翻成屈体姿势,同时两臂伸直用力压垫并迅速屈肘内收,两手撑腰部(拇指靠体侧,其余四指托背),用肩肘支撑,然后两腿随展髋向上伸直,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肩肘倒立停止三秒后,两腿向后收腹屈体,身体重心后移,头部偏向一侧,经单肩向后滚翻,两手及时在肩后推垫,一腿跪垫,另一腿后举,两臂撑直,抬头挺胸成单膝跪撑平衡姿势(见图1)。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回顾:最后一节体育课是初一年级的技巧课,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女生们越来越喜欢上了技巧课,上课的氛围也比较好。鉴于这种情况,这堂课我决定开始教授学生成套中最难的一个动作——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向学生讲解了这个动作的难度与要求,并向学生阐述了该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作用。接下来进入示范环节,我先做了一个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并  相似文献   

9.
<正>为充分体现“以学定教”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笔者以体操类教材为例,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享在参加江苏省高中体育优质课评比的备赛过程中对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的有效性调整。一、深度解析教材,确立设计思路笔者本次参赛的教学内容为《高一体操: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以“肩肘倒立接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为主的组合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10.
<正> 跪跳起是女生体操教学中技巧组合套路的最后一个动作,即前滚翻直腿坐——后倒肩肘倒立(稍停)——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跪立——跪跳起。在多年的体操教学中,笔者对这一动作进行观察,发现其对女生腰部的损伤占技巧教学中70~80%的损伤比例。又因为这一动作是初中二年级至大学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必修教学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就其损伤的原因及保健做如下论述。 一、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一)与其相关联的是思想认识 1.学生的思想认识。对跪跳起这一动作重视的程度不够。脊柱运动时,躯干肌肉的协调收缩和紧张,保护着韧带和椎间小节。思想上轻视此动作的难度,肌肉过于放松,在跳起腾空瞬间发生不协调的收缩,造成腰部扭伤。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女体育教师,男女学生不能分班上课,在这种情况下,男教师要教女学生,教材增多(单教材变成双教材,双教材变成三、四个教材),上课使用器械杂,组织吃力,实在是个难题。但如安排得当,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学生是教师的镜子,从学生的试做可以看出教师的示范。我初次教高一女生做“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发现学生做跪撑时摆动腿举得很低,脚尖与头平,我立即意识到:“可能自己做示范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在直腿后滚翻练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后坐腿弯曲、动作脱节、翻转不起来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对技术动作的正常学习。在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在直腿后滚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问题一:后坐腿弯曲原因:直腿意识不强,后坐腿没有主动伸直。对策:采用限制性练习。在学生膝关节后面借助橡皮筋捆绑上硬质物质,如,硬纸板、  相似文献   

13.
直腿后滚翻是青少年最喜欢的技巧项目之一,它是在后滚翻的基础上将腿伸直完成滚翻动作的,其动作重点是直腿后倒与滚翻成屈体立撑的衔接。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容易受后滚翻动作的影响,造成“屈腿”和“摔臀”现象,甚至出现胆怯的心理,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直腿后滚翻的教材特  相似文献   

14.
<正>在技巧单元教材中,滚翻动作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可见滚翻动作是技巧动作的基础动作,而"后滚翻"的动作技术是整个滚翻动作中相对较难的。"后滚翻"动作对前庭分析器官的机能,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练  相似文献   

15.
<正> “直腿后滚翻”是在“后滚翻”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教“直腿后滚翻”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后滚翻”,再由教师示范“直腿后滚翻”;也可展示两种滚翻的动作技术挂图(见图1、图2),然后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对两种“滚翻”技术动作的理解并加以对照比较,从中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相同点是:(1)  相似文献   

16.
直腿后滚翻是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技巧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直腿后滚翻的教学重点是“直腿举腿翻臀”,教学难点是“推手及时有力”。为了能更好地解决直腿后滚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对直腿后滚翻的教法进行了探究和创新,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我发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对高中生进行直腿后滚翻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动作要领蹲撑开始,身体重心稍前移,臀部稍提起,身体后倒、低头、团身、向后滚动,当滚动至后脑着地时,两手迅速置于耳侧、并随身体向后滚动用力推撑成右腿跪撑、左腿后伸、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见图1)。二、教学难点后滚翻的速度不够,推撑力量不足。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蹲撑开始,快速后倒,两手置于两耳侧,团身低头向后滚动至两手撑垫后再还原成蹲撑。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向后团身滚动的速度。 2.复习后滚翻练习。 3.后滚翻成跪撑。 4.跪撑,左腿后伸成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 5.做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纵  相似文献   

18.
“后滚翻”是大、中、小学体操教材中最基本的动作。它不仅是向后滚翻类和向后翻腾类动作的基础,又是一些成套自由体操的连接动作之一。练习后滚翻既能提高人体的前庭分析器官机能(即对时间、空间感觉),又能培养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个动作时,经常出现以下错误: 1.向后滚动时仰头不圆滑,身体各部分未能依次着垫,形成齿轮滚动,不易翻转。 2.后倒移重心慢,臀部后坐远离脚跟。 3.身体松驰,抱腿无力,翻转撑手不及时,肘外张,手撑垫时向上伸腿,完不成动作。 4.两手推撑用力不均匀,造成身体歪  相似文献   

19.
“后滚翻”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空间感和灵活性。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后滚翻”内容应该在4—6节课内完成。后滚翻教学的重点是后倒团身紧,难点是肩上推手及时有力。  相似文献   

20.
<正>《多种形式的滚翻活动方法》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水平二体操单元必学内容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所学各种形式滚翻动作的名称;能在游戏中至少展示5种以上的滚翻动作,如,后滚翻成跪撑、后滚翻成蹲撑、连续后滚翻、前后滚翻过障碍、不同支撑面上的前后滚动、前后滚翻组合等,表现出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多样性;在练习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