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摆脱以往应试教育旧有模式的禁锢 ,真正体现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念就摆在我们面前。做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育 ,理应在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为此我们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设想 :1 设计目标———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 ,使学生身、心、智全面协调发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对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4个结论:(1)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目标体系,使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协调发展;(2)要为全体学生服务;(3)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索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索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张又新学生、教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当今世界体育教学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主要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心潜力,力求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身、心、智、能全面发展.为了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体现这一主...  相似文献   

4.
姚为俊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117-118,120
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现状的分析,作者认为体育不仅应当解决育身、育心的问题,还应当解决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策略问题。高校应当改革当前体育教学,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使大学生在走上社会前,确立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校体育,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任务,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关系极大。目前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德、智、体一齐抓,是不符合“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的;也有些同志认为目前学生知识质量严重低下,用多一些时间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放松一下体育是很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把搞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寿涛 《中华武术》2023,(5):70-72
在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对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适当转变教学策略。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身、心健康两个维度来把握体育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魏琴娃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8-128,130
随着教育部对教育改革的大力号召,各个学科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创新,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才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改革,教师们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在"阳光教育"大力号召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后续的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方向。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育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手段,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此,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活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讲”与“练”、“质”与“量”、“身”与“心”四个方面的关系也要有所改变。抓住学生的“学”、“练”、“量”、“心”四个方面.对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刍议在体育课堂设计中落实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体育教学》2000,(5):29-30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因此课堂设计必须真正体现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一、设计目标——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体育教学目标反复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却忽视了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深度创新的今天,体育新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产生深远影响。适应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基于新教师的成长规律,我们认为:新教师培训要确立"系统培养,分段实施,名师引领,逐级提升"的指导思想,以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手段,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目的,依靠创建的学习共同体,帮助新教  相似文献   

11.
裴斯泰洛齐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类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裴氏体育思想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才能和潜能获得的基础.其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教学心理化"的体育原则;裴氏"要素体操"体系的制定;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思想.裴氏体育思想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对欧美各国的学校体育改革产生很大影响,对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开设瑜珈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瑜伽作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运动,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其特有的瑜伽姿势和冥想书来获得身、心、智的和谐统一。在高校开设瑜伽课不但可以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质。  相似文献   

13.
体育活动、心理健康与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苓 《体育教学》2000,(5):13-13
学生素质,不外乎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统一。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因此从这一观点来看,发展应包含身、心或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卫生学研究也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兴趣、情绪、意志、个性、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心理特点表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本体感觉、分析比较、概括总结等思维过程来完成体育教学,以实现体育教学的完整化,科学化,使学生在课程上"身"、"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体育课中班群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系,班群对个体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和如何结合体育的特点进行群育等问题。旨在揭示体育课堂“小社会”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规律,本文认为,进行群育,教师必须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现代的教学指导观。(二)现代的教学任务观。(三)现代的群育品质。(四)现代的群育方式。通过群育,体现体育课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能力、道德品质,理智能力、意志品质、审美观等方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就"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质和心理健康指标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式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情感和意向水平,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四中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坚持落实体育育体、育心、育德的"三育"教育观:培育健壮的体魄,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育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优秀的品质,塑造高尚的人格。一、明确目标,坚持教学改革学校明确提出体育教学的"四个人人,四个具有"的教学目标。四个人人是:人人参加课间操、人人体育争优、人人学会游泳、人人选择1-2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来临,北方部分地区的天气经常是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博客圈地址:http://q.blog.sina.com.cn/zgxxty)"草根争鸣"论坛十二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在此,笔者摘录其中的"在冬季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策略"的精华帖如下:一、要让学生心"顺"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在寒冷的冬季,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就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身顺心也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8):92-93
<正>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秉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遵循针对性、安全性、趣味性原则,开展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趣味游戏、体能锻炼和韵律操系"为每日运动内容,以"缤纷主题玩转大课间"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元评价学生运动"身、心、智"的发展,注重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粹,提升大课间运动的趣味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一、遵循原则,落实活动规范(一)针对性学校遵循科学与适宜的原则,突出针对性。针对低、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备课是引领业务学习与教学创新的阵地,是教师资源之间共享、互补的桥梁和纽带;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帮、扶"功能,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是年轻教师"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精心雕琢、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的舞台。体育备课组应对集体备课进行小革新,优化集体备课形式,夯实集体备课的过程,强化集体备课互补功能,把课备深、备透、备活,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