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安徽教育》2009,(1):11-12
<正>为了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更好地选拔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在2006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要继续深入改革招生评价和选拔制度,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环境。要点提出: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大力推进中考招生改革,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与高考衔接工作;要继续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稳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4年9月海南、广东、山东、宁夏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至今为止,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近983万学生在使用高中新课程。为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各实验省份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进行了新高考方案的研制,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试题命制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视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今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省份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建议,一个结合课改探索考改、教改的改革模式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应毕业生就业要求和以谋生和就业为导向的终身教育;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构建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调控,社会有效监督的高校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必须有利于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运行和初中学校的自主创新发展;有利于普通高中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和促进普通高中的自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主招生是高校多样化选拔录取方式的一种,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试点,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的现实评价,分析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空间与自律,就高校自主招生今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教学[2008]4号《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中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这是高中教育评价的一场革命,高中会考结束了我国高中没有终结性考试的局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高中会考的继承发展,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才能健康推进学业水平考试,完善高中综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自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2003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共确定了全国22所重点普通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学校,意味着自主招生作为高招政策正式推行,截至2013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本科高校已达95所,高校层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校"拓展到现在近百所高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设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 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 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 近年来,高校招生考试在管理和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显著进展。为进一步适应以普通高中新课程逐步推广为标志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殷切期待,现就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实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探索自主招生制度改革12年来,被冠以"小高考"、提前"掐尖"的工具等名义。2015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发生重大变化,其定位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重在选"特";取消高考前测试,基本切断高校提前"掐尖"的路径;高校积极探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最终达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芃 《教育研究》2012,(8):101-107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试点,逐步扩大自主招生的范围和规模;把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作为大步推进高考改革的突破口;加强普通本科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增加招生考试通道,推进"综合测试平台"建设;明确改革方向,形成高考改革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是探索多样化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之一。由于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的专业要求和招生录取方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成为招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难点。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形势下,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如何规范操作规程、提高监督效力、建立健全科学、公平公正、合理的选拔制度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基于对高校自主招生现实意义和可能存在问题的理解,提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基本对策:形成统一招生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考试选拔体系;尝试多种形式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依靠多方力量解决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面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综合评价方式的效度和公正、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等问题。改革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为促进教育公平,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推进素质教育,推进高校自主招生。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为:坚持标准化考试,统一组织;改革高考形式与内容,注重能力考试;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考试选拔制度;健全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主招生应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以考分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考定终身”等弊端,是我国素质教育彷徨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中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之一。改革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是突破口和改革方向,应不断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不断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形成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招生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应试教育都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成为了唯一的选材途径。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逐渐向多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招生制度成为引导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平台,加大素质考核在高校招生评价中的比例赋予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制度也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诉求。随着国内部分高校开展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重点分析了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识教基[2005]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黑教基[2006)91号)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取得大多数考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