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作为突破统一高考体制束缚的推进制度设计改革的举措,对于国家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施行至今十余年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推进,为探索在统一考试招生的体制内实行高校自主考核评价录取的招生制度改革树立了典型。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高校选拔丰富多样的创新人才,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需要在组织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突破以应对新形势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角度将高校分层次办学,将实施高校梯度差异发展战略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结合,建立与高校分层次办学相适应的多样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不仅可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宏观研究,而且也能为改革找出合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8,(9):64-64
7月30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方案着眼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以及探索多元化评价选拔体系,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立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 推动高考综合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三是老百姓对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的要求更为强烈.为此,要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建立基础教育与高考改革的联动机制,建立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考试的录取模式,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高考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重点在于改革价值取向和内容体系。在改革的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树立多元的智力观和人才观,构建多维度的人才评价制度、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在改革高考的内容和体系上,必须探索和建立起一套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的高考内容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三是老百姓对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的要求更为强烈.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建立基础教育与高考改革的联动机制,建立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高考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实施主体,也是招生的责任主体。在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正走向招生前台的高校须以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为本为前提,不断增强基于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制度视角的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并与政府、社会建立协同共治体系,将"学术文化"与"决策文化"相统一,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将综合评价招生的自主与自律相统一,进一步提高高校招生能力,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将加快推进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将纳入中高考招生和评价体系中同时还将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长期以来比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为高校选拔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的设置更加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将继续围绕推进中学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做出更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教学[2008]4号《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中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这是高中教育评价的一场革命,高中会考结束了我国高中没有终结性考试的局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高中会考的继承发展,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才能健康推进学业水平考试,完善高中综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以此为指导,2020年11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学术论坛,聚焦"新时代考试制度改革与评价",共商以价值引导深化教育评价的认知与实践、以目标任务促进招考制度的改革与突破、以专业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评价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守正创新协同推进教育评价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高考制度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因此维护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与公正,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云南省高考工作,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建设,高标准地打造了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通过综合性的招考服务,实现了众多云南考生高等教育的梦想;通过正向的引导效应,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全面推进现代教育考试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会议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继续将内容改革作为重点外,高考与招录制度改革须从多个视角入手,如试行分层、分类高考,打通各类、层教育形式间的通道;遵循经常性考核原则,实施多元化录取标准;实行高考组织与实施的独立化,以及加强高校招考的人性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李政 《中国考试》2021,(5):40-47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分类考试改革先后经历了从“制度类型化”到“类型制度化”的过程,呈现出效率导向的基本特征。在效率导向下,能力本位评价成为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关键特征与核心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各地高职分类考试所实施的能力本位评价仍处于低质量的水平,如评价内容的碎片化、评价实施的离散性、评价结果的孤岛化和评价影响的阻滞性,低质量的能力本位评价与分类考试的类型地位确立之间形成了内卷化的改革桎梏,导致考试的信效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作为评价方式的权威性和外部认可度,破坏了其作为一种高考形式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应将能力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基础性工程,构建“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统一职教高考”的双阶段能力本位评价模式,进一步强化高职分类考试成绩的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的不公平现象逐渐显现。通过讨论新课程高考的公平问题,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综合素质考评的引入对高考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是否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现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统一构成升学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建立考试诚信制度。建立学科档案袋,实施任务表现性评价,让学生更充分地表现自己。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评价能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以及家长、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要与时俱进,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之价值变化,“两课”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途径在于:正确处理好“两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注重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立大学生主体意识、引进民主教学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实践看高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实践,论述了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基础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自身评价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不能是单纯的选拔性考试;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与统一的高考须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受制于高中课程改革但不等同于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自身的局限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制约。最后提出高考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并行。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教学与高考在目标、过程、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高考的题目与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研究、学习方法之间也不尽相同。所以,现阶段,要注意克服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新课程标准实施成功与否的思维模式,因为认识或澄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将有助于二者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