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志鹏 《天中学刊》2004,19(4):63-66
杜甫咏物诗早已成为历代文人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背后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则缺乏研究。杜甫咏物诗与前代咏物诗重个人情感寄寓不同,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哀叹与悲伤、对博施济众精神的赞美、对处于困顿中弱小生命的关爱等,处处体现出儒家思想仁民爱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咏物诗,人们都很熟悉,但对咏物诗概念内涵的界定,却有不少分歧。对此,前人并没有明确的论说。关于“咏物诗”,从“咏物”角度来看,“物”的范围很广,但作为诗歌来说应有一定限制。清代两部咏物诗选集《佩文斋咏物诗选》和《咏物诗选》的编选都从广义角度理解咏物诗的内涵,这是不符合咏物诗实际的。笔者通过考察我国古代诗歌评论发现咏物诗应有狭义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咏物诗的概念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3.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4.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上也有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5.
论梁代咏物诗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南朝咏物诗,后人常以齐梁咏物诗为代称。从咏物诗的发展来看.梁代咏物诗应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诗体。受梁代特殊社会风尚的影响,梁代咏物诗在题材领域、文学特质上,都有与前代咏物诗不同的风貌,并体现出独特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杜甫作于乾元二年流寓秦州期间的一组咏物诗占了他全部咏物诗的1/6,集中咏写边邑深秋的弱小细微或病残废弃之物,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其本人前期咏物之作以及传统咏物诗明显有别的特色。杜甫的秦州咏物诗扩大了咏物诗创作的题材,丰富了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开辟了咏物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沈约的咏物诗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咏物诗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流美婉转,创作中传神写物与比兴寄托兼用,并开宫体诗中艳情咏物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悠长的咏物诗的历史,并自有其审美范型。杜甫也是咏物诗创作的佼佼者,其咏物诗的突出特点是寄托深远,比兴深微。从微观上看,杜甫咏物诗比兴运用方式正合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喻于声"、"方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的四种类型。其咏物诗独步千古,已成古代诗评家评论咏物诗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门类。然而从研究实际来看,历代对此关注程度不够,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化与细化,咏物诗开始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咏物诗评注、鉴赏作品集相继出版;个人研究论著断续问世;咏物诗研究的单篇成绩显著。然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鉴于此,对近二十年咏物诗研究综述是有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战争诗词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其战争观念的艺术阐释。毛泽东战争诗学内容丰富,既有革命理想的诗性总结,又有对战争诗词创作的精辟概括。对毛泽东战争诗词的研究和构建毛泽东战争诗学体系,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诗学的内蕴。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诗在诗歌观念、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新诗进行反叛并重建了一套自己的诗歌范式,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非诗化倾向。本文从反诗、泛诗、生命体验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审美现念的变化,从口语、前文化语言、返古语言的角度把握其对现代诗歌语言的自觉探索,从反讽、变形的角度研究它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革新运用;“非诗”是诗歌创新的一种手段,也是诗歌发展演变的一条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4.
禅学思想对唐代文学有重要影响,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的俳句亦有影响。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禅学思想在二者中的体现又有所不同:中国文人把儒、释、道三者相结合,创作出中国化的禅诗;而日本对于禅学的吸收更为纯粹,在俳句创作中深深地体现出禅学思想,甚至禅学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诗坛上,白居易的诗以通俗切直名世,但诗人亦有比较曲折含蕴的诗作,他的寓体诗即属此类.结合白居易的生平,对其寓体诗的状况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对诗人诗风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曹植诗歌的结构有一脉贯注、万流同源、层波逆澜、虚实相生、辘轳体等类型,体现出绪密思清的特征,这除了和五言古诗抒情言志功能发展的日益成熟有关以外,也和曹植率真、单纯的性格有关。曹操的诗歌则呈现出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恰如其通脱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他主张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诗歌要重视音乐性,新诗要打破一切形式束缚,新诗和旧诗应同时并存,写诗贵在自然流露以及写诗并不神秘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郭沫若诗歌美学的主干,在我国现代诗坛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朝鲜—韩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直接受到中国汉语诗话影响,并以汉语诗话为其主要载体,但它在接受与运用过程中,自始至终立足于本民族文学创作发展,从形式到内容多方面显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主、自立、自强、自豪的精神,求创新,求发展,走自己的路。诗学的民族意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增强。这种精神和意识建立在全面大胆开放接纳的思想、实践与方法的基础之上。其开放接纳,文学以汉族为主,也有少数民族文学;体式以诗词为主,亦取小说戏曲;国别以中国文化文学为主,远及经由西域传播的印度文化与文学。在接纳中比较,在比较中接纳。双向交流促进了朝鲜—韩国古典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些诗歌中有关旅游的诗也非常典型地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旅游特色。而在这些浩繁的旅游诗歌中,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伟大诗人的诗歌也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以他们三人为代表的唐代文人对旅游的理解和认识与今天有所差别,但范围更广泛。他们的旅游赏观对象丰富多彩,所折射出的旅游情怀也多样真切,体现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