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骚是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早期诗作偏于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见长。杨骚诗歌表现了现代精神,他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感悟社会,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现代口语的自然融入构成杨骚新诗的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时期的诗作表现民族的觉醒和希望,很多年轻人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思考,因而其诗作具有高昂性和战斗性,而其后期的诗作随着政治希望的破灭,诗歌的主题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苦闷。抗战前后期,随着爱国热情的高涨,诗歌主题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诗歌的主题反映了工农兵文化。  相似文献   

3.
庾信一生曾事南梁、西魏、北周,四十二岁正当壮年遇侯景之乱后,便因出使西魏遭强聘而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七年的郁郁无欢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使庾信后期的诗作中充满了悲、愁。正如《哀江南赋序》中所写:“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而这类诗作尤以《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为代表。 庾信在《拟咏怀》中流露出的“愁”,因着他经历遭遇的特别而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愁既不像李煜那样哀怨凄凉,又不似李清照那么缠绵凄清。他的“愁”可以用“多、劲、贵”三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4.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善于借用各种意象。其诗作频繁出现水、鸟、树等各种意象,玫瑰这一意象也是叶芝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意象包含了多层象征意义,同时赋予诗歌多重涵义。本文以《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为例,说明意象对诗歌的巨大作用以及叶芝对诗歌中玫瑰意象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笛声》是维吾尔古典文学后期的著名诗人艾合买德.孜亚依的代表性诗作之一。诗人在诗中拟人化的手段解释了自己的见解,诗人的这篇诗作在哲理性深刻方面以较强的内容在维吾尔当代文学中有关《笛》方面创作出的优秀诗作之一。本文述了《笛》和完整的人生观并比较地分析了《笛声》与诗歌。  相似文献   

6.
西安诗人胡宽的后期诗作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风格,是对中国当代诗歌后现代性的一种超越。其代表作《雪花飘舞……》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超越性。  相似文献   

7.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但正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才子,却始终游离于文学史之外,不免让人遗憾。邵洵美长期以来被文学史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他的诗作具有“颓加荡”的特点;另一方面他和鲁迅的敌对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邵洵美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歌也并非全都流于描写声和色的诱惑,而且后期的一些诗作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也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  相似文献   

8.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但正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才子,却始终游离于文学史之外,不免让人遗憾。邵洵美长期以来被文学史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他的诗作具有“颓加荡”的特点;另一方面他和鲁迅的敌对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邵洵美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歌也并非全都流于描写声和色的诱惑,而且后期的一些诗作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也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10.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其被称作“魔幻三杰作”的代表诗作《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精品佳作。他一生做诗不缀。中年时热衷于研究以康德、谢林为旗手的德国唯心论哲学。他的诗人气质、他的怪癖、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吸食鸦片.尤其是他的文学理念,都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极具人气的杰出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拟古”或“拟古诗”为题的诗作 ,与题为“拟某某”一类直接标明模拟对象的诗作不同 ,它自有逐渐演变的写作规范。魏晋时期陶渊明等确立了《拟古诗》“有所拟而又不拘泥于拟”以及“比古志以明今情”的传统 ;宋代鲍照诸人一方面继承了这些传统 ,另一方面又有将《拟古诗》的题材类型化、单一化的倾向 ;齐梁《拟古诗》多仅写相思之情 ,诗人们虽有扩大这类诗歌应用范围的努力 ,但是诗作失去个人面目 ,从而彻底失落了《拟古诗》“比古志以明今情”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13.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谢伶俐 《现代语文》2008,(10):114-115
海子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具有代表性的校园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抒情短诗和诗剧,这些诗歌对中国当代纯诗以及史诗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海子的陨落预示着八十年代抒情诗的衰退。从海子的诗歌创作的整个历程来看,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主要从事抒情短诗创作,中期写下了规模宏大的叙事史诗,后期则回到抒情短诗的创作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后期抒情短诗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诗作,  相似文献   

15.
[引读] 吴晟,本名吴胜雄,台湾彰化人。中学时代开始在《文星》《野风》等报刊上发表诗作。这些表现少年时代忧郁情怀和对生命热爱的作品,收在他最早的诗集《飘摇》里。1979年诗集《泥土》出版,含《吾乡印象》《愚直书简》和《向孩子说》三辑,被公认是台湾乡土诗歌的代表作。[诗作]  相似文献   

16.
设计创意:《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人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这三个特定决定了学习这首诗歌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韩丽霞 《文教资料》2015,(2):5-6,16
清代中期满族诗人福增格,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福增格有《酌雅斋诗集》,顾国泰称其诗作"光明磊落,雅健沉雄"。对他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福增格诗歌风格时而豪放、时而清旷、时而悲壮,体现了清代上升时期的民族气象,是清代中期满族诗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穆旦诗作《我歌颂肉体》一诗的解读,并与惠特曼诗歌相比较,探析其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智性的思辨色彩。同时,通过对穆旦早期创作道路的了解,分析形成上述创作特色的主要根源——叶芝、艾略特、奥登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大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侯马(1967.12—),山西新绛人。1985—198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1999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开始现代汉诗写作,诗作散见于《一行》《他们》《葵》《诗参考》等。出版诗集《哀歌·金别针》(1994,徐江合著)、《顺便吻一下》(1999)、《精神病院的花园》(2003)、《他手记》(2008)。1990年代诗歌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