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2.
我爱看孩子们玩玩具。他们插好玩具总要用小手捧着走到我的面前,我也总要趁机表扬他们两句。有一天,王玮小朋友捧着他插的玩具给我看:“曹老师,看我插的飞机!”我一看,就不由自主地笑了。因为这架飞机根本不像飞机,连机翼都没有,他竟然也叫“飞机”。这时,张博小朋友跑来让我看他插的飞机。“你看,这样才像飞机,”我指指张博的飞机对王玮说,“飞机应该是长‘翅膀’的。”边说边给他的  相似文献   

3.
在玩中成长     
黄蔡 《幼儿教育》2001,(12):15-15
片断一凯凯忘记带玩具了,他来到玩具架前,一辆玩具摩托车吸引了他,他转身问道:“这是谁的玩具?”(规则一:未经允许,不能擅自拿别人的玩具。)“这是菁菁的玩具,菁菁在外面玩水。”同伴们告诉他。凯凯连忙去找菁菁:“菁菁,你的玩具借给我玩好吗?'’(规则二:借玩具时要商量。)菁菁不同意,说:“那我就没玩具了。”凯凯连忙替她出主意:“你可以借丹青的玩具呀。”他的建议遭到菁菁的反对:“你没  相似文献   

4.
我们幼儿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上幼儿园不准带玩具。最近,我班又添了十几名新生。本来,入园一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正规,这样一来,常规全打乱了。开始,我允许部分新生带玩具来,因为他们手里有东西玩就不哭闹了,可是别的孩子看见了也着急,于是我就干脆让全班幼儿每人带一件玩具来,上课时放到玩具橱里,下课游戏时再让他们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次,晓雨过来告状,说刘亚特不给他玩“大吊车”。我问明了情况,对晓雨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能去抢,你应该好好跟人家商量,用你的飞机去换他的吊车,试试行不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5.
亮亮想玩鹏鹏的翻斗车,鹏鹏不给,他上手就打鹏鹏。亮亮妈妈赶快拉起他说:“儿子,咱不要人家的东西,走,妈妈给你买。”说着,她抱起哭闹着的儿子走了。每当亮亮抢别人的玩具时,妈妈都这么说。但她的允诺并没有实现过,只是用这句话来哄哄亮亮罢了。一心理原因:妈妈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我在看孩子们玩玩具。他们插好玩具总要用小手捧着走到我的面前,我也总要趁机表扬他们两句。有一次,陈家耀捧着他插的玩具给我看:“邵老师,看我插的飞机。”我一看就不由自主地笑了。因为这架飞机根本就不像飞机,连机翼都没有,他竟然也叫“飞机”。这时,陈鑫跑来让我看他插的飞机,“你看,这样才像飞机。”我指指陈鑫举的飞机对陈家  相似文献   

7.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IQ大转盘     
亮亮看见胖叔叔正在玩游戏机,羡慕不已。胖叔叔说:“想玩吗?如果你猜出我心里正想着什么,我就给你玩。”请你教一教亮亮该怎么说,使胖叔叔把游戏机给他玩。难度  相似文献   

9.
苹果,话梅,花生糖,巧克力,亮亮样样都爱吃,可就是不爱吃饭,鱼、蛋、青菜,统统不喜欢吃,一坐到饭桌边就发呆。妈妈想尽了法子,磨破了嘴皮,也没有用。一个星期天,邻居大哥哥要去钓鱼,亮亮缠着也要去,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她说“你到现在早饭也没吃,走那么多路去钓鱼,会累坏的。”亮亮说“妈妈,你给我5个馒头当中饭。晚上回来,我保证吃两大碗饭,好吗?”这话真灵,妈妈一下就同意了。走到半路,亮亮指着装满馒头的小饭锅说:“这馒头真重,丢了吧,谁愿意吃呢?”  相似文献   

10.
赵文静 《小读者》2012,(2):74-4
傍晚,亮亮和奶奶在楼下玩,亮亮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他一边哭,一边对前来安慰他的奶奶吼叫:“都怪你都怪你,快向我说‘对不起’。”奶奶说:“为什么要怪我呢,又不是我绊倒的你?”亮亮接着哭:“反正就怪你,快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11.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12.
乐翻天     
一天,小明买了三瓶果汁回家。在路上,他遇到了亮亮的妈妈和亮亮,于是小明给了亮亮一瓶果汁。妈妈就说:“哥哥给你果汁,你要说什么?”亮亮看了看果汁,然后问:“吸管呢?” 老师:暑假里你什么时候起床?男孩: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我的窗户时,我就起床。老师:那不是太早了吗?男孩:噢,  相似文献   

13.
一天,李阿姨带着4岁的儿子亮亮到妞妞家作客,妞妞拿出了自己的画笔给亮亮玩。他们一会儿画天空,一会儿画小鱼,一会儿又画大大的房子……正玩得高兴的时候,李阿姨有事要带亮亮走了。亮亮一边请他妈妈等等,一边收拾着零乱的画笔。“你别管这些画笔了,让我妈妈来收拾吧!”妞妞对亮亮说。“不行,我要把它们整理好再走!”亮亮收拾好画笔,才跟着李阿姨走了。  相似文献   

14.
“小兵”游戏托班的天天把玩具撒了一地,我便来到他的身边帮助他一同收拾。天天却把玩具放在地上依次排开,说:“一二一,齐步走!”于是我对他说:“请你把玩具送回家,好吗?”天天仿佛没听见,继续投入地游戏。我有点急了,又大声说“请你把玩具送回家”,同时快速捡起地上的玩具。这时,天天不高兴了:“不行!不行!这是我的小兵!”我意识到刚才的指令过于生硬了。于是,我靠近天天,轻声对他说:“玩具都没有穿鞋子呢!这么冷的天,它们站在地上多冷啊!还是赶快把它们送回家吧!”天天沉默了,站在那里想了一想,急忙把玩具收了回去。天天放好玩具又走到我…  相似文献   

15.
课后,孩子们玩得正高兴.突然,亮亮跌了一跤,手臂上擦破了点皮。我马上给他涂了点红药水并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斌斌推的。斌斌赶忙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师,我向他道歉。”说着快步跑到亮亮面前,鞠了一躬后说:“亮亮对不起,请原谅,下次我一定当心。”两个孩子手拉手又和好如初了。  相似文献   

16.
玩具和书是儿子的宝贝,可是3岁的他习惯把玩具和书随手乱丢。我总是像跟屁虫似的跟在后面收拾东西。我常对儿子说:“贝贝,玩具不要乱扔,玩过以后应该放回原处。”“妈妈天天给你收拾东西,累死了。”“如果再乱丢玩具,妈妈就把它们都扔了。”儿子兴致高时,偶尔也帮着一  相似文献   

17.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展自主角色游戏,所有材料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小朋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角色游戏。自主角色游戏开始了,小朋友都跑着去选自己想要的材料。突然,听到罗宇航气愤地喊道:“老师,他不给我。”我并没有走过去,在远处默默地关注着。杨沐曦手里拿着玩具的一半,罗宇航一边指着玩具一边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了要分享!”杨沐曦看看自己手里的玩具,又看看我,手并没有松开,他看着自己的玩具回答道:“可是我也没有玩好啊!”  相似文献   

18.
成功了     
今天我在户外运动器具区观察孩子们活动,发现明明玩了多种玩具,唯独不去玩攀岩。他玩完滑梯经过攀岩时,站在下面朝上望了望,用手拉了拉岩角,用脚踩了踩,转身又去玩别的玩具了。看来,他不是对攀岩没兴趣,而是不敢尝试。他担心什么呢?我来到明明身边故意问他:“都玩过了?”他点点头,说:“是的。”我又问他:“攀岩呢?”明明看着我,过了一会儿说道:“我不会爬!”我微笑着说:“没试过当然不会,你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爬的,然后照样子试一试,你一定能行的。”他摇摇头说出了实话:“我不敢爬,我害怕。”  相似文献   

19.
有个三岁多的孩子来我家玩,不一会儿他说:“阿姨,我要啊呜。”我问:“你要吃饭吗?“不,要啊呜。”我又问:“你要小便吗?”“不,要啊呜。”我再问:“你要回家吗?”“不,我要啊呜。”他把我拉到厨房指着热水瓶,我才明白他要喝水。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两岁前把喝水说成“啊呜”,大人觉着有趣,以后跟孩子说喝水都改成“啊呜”,已说了一年多了。  相似文献   

20.
亮亮从家里带来一只变形金刚,明明看见了,也想玩,就向亮亮借。可亮亮说:“你把手里的泡泡糖给我吃,那我就把变形金刚给你玩。”这样类似的交换现象,在幼儿园里是屡见不鲜的。其产生原因是百有好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种“交换”的氛围里。比如,孩子不肯洗脸,妈妈会说:“洗好脸,妈妈给你买巧克力。”孩子不愿睡觉,妈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