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积极的心态教师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就是把好的、正确的扩展开来,同时在第一时间投入进去。二、主动的心态“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你而你正做着的恰当的事情”。“主动”给自己增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决定权在个人。三、空杯的心态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教师需要用空杯的心态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先进的、优秀的东西,努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四、自信的心态自信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没有自信就没有…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高三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自信和勇气助我们走向成功.学习地理,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开创性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从而凝练地构建起"四个自信"的伟大思想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一、文化自信所谓何物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自身文化禀赋及其价值,并对  相似文献   

4.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自觉的忧患意识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保持警醒、忧思状态而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战略性教育,而不是对具体危机、挑战的对策性教育,或忧虑个人前途的教育。这种忧患意识教育是自觉与自信的统一,表现为具有忧思情怀的国家意识,确立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实现于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和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6.
历史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精神动力与情感归属。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不仅关系其个体成长,而且关乎民族未来。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激励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也面临诸如缺乏整体理论认知、受到复杂网络环境影响等现实问题。因此,大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以唯物史观作为行动指导;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培养归纳总结与分析对比能力,以辩证思维审视复杂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继"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国家战略理论的重要内容。"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和积极认同,有的甚至丧失初心,怀疑或否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显得危机四伏。建议在供给侧方面,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主体力量,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尤其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需求侧方面,解决好文化需求的欲望、能力、层次、结构和素养问题,同时加强对文化消费市场的监测与把控,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得到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生,是一场战斗,要想前进,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自信。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遇事处变不惊、胸有成竹,更易接近成功;而没有自信的人,面对困难踟躇不前,心灰意懒,与成功渐行渐远。实践证明,具有坚定自信心的学生,能够产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责任感和进取心,更能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沈亚红 《儿童音乐》2012,(12):67-69
爱因斯坦曾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动。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在音乐课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否具备自信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课堂的参与热情,制约着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相对其他学科,音乐课需要学生大胆表演、积极创新,唱、演、奏、跳齐头并进,对于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要  相似文献   

10.
积极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核心要义,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四个自信"开展教育引导。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自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能有效拓展大学思政课的内涵,持续推进意识形态的建设。为顺应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高校应当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本原则,"隐性和显性"兼顾,应用多种方法把"四个自信"巧妙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其以"四个自信"为行动的准则,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人们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自信心对于人的发展,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成功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儿童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自信".从这句话中教师可以体会到自信在教育中的作用.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通过实践,"多微笑、多交流、多夸奖、多展示、多示范、多掌声、多关心"这7个方面在挖掘学生自信,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行动就是研究,课题就在身边。以实践行动改进教育行为,让教育科研不再神秘。行动研究不仅让中老年教师看到自身优势,也找回了专业自信,促进了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激励就是通过激发、鼓励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而促其行动。实践证明,激励能使自卑变为自尊、自信、自强,能使失败变为成功。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学会激励,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技巧来激发推动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管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在思想上与行动上保持自信、乐观与积极,进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文章就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展开了探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有其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为: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应注重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行动路向”;突出问题导向,激活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辨探究”;创设情境教学,营造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学习场域”;注重科学评价,提升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1年10月刊发的《做积极职业教育研究的"行动派"》(作者:崔景贵)一文,通篇贯穿积极职业教育理念和行动研究取向,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研究充斥着"坐而论道"的现象,立项了为数众多的课题却没有产生大众期望的研究成效。职业教育的课堂生态、教学秩序依旧"静悄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与行动的脱节:职业院校没有开展好适合、融合和整合的校本行动;研究者没能成为积极职业教育的"先行者""有心人"和"行动派"。唯有在实践中研究、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六一”儿童节期间,结合北京市家庭教育“培养自信,保护自信”指导行动主题,本刊家庭教育栏目与北京市东华门幼儿园联合举办了“我是如何培养孩子自信,保护孩子自信的”主题征文活动。我们共收到家长来稿130份,占该园家长总数的7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一、从说别人到说自己 在一节五年级题为《自信"不倒翁"》的活动课上,教师先呈现一位学生面临考试感觉没有自信的情境,后呈现一位学生考试后没有取得好成绩,感觉没有自信的情境,引导学生就如何能够自信迎考和恢复自信给这两位同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目标 计划 行动=成功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不仅仅是想去哪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到达。第二课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是在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