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众多数学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去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教学之目的.只要教师在教学时避免照本宣科,挖掘其中的可参与因素,将学生学习内容赋予感情色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以下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潘英梅 《考试周刊》2014,(75):55-55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并且集中精力学习和探索。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比较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探析,希望能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思梅 《江西教育》2003,(12):27-27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却会“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认为“数”山有路“趣”为径,以下三个环节不能忽视。1.精心设问,诱发兴趣。课堂提问,是对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好契机。提问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新型课堂要求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个性潜能。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情感  相似文献   

5.
江水英 《学子》2014,(1):51-5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应如何创设科学而又艺术的巧问方式,优化课堂,放飞学生思维,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成功呢?一、问题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新课程指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便会积极地去追求、去实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凡是能全神贯注、主动学习的学生,他们对数学都有着较浓的学习兴趣,探索欲较强烈,数学素养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跟其兴趣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走进数学课堂,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让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熟练。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与教学方法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发展性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宋沧儒 《中国教师》2009,(20):30-30
<正>一、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的抽象性容易使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望而生畏,这样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要转变学困生,必须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轻松欢快、独特新颖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欣赏和真心喜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轻松快乐的课堂,才能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就是一些学习成绩中下学生坐在下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脑子就像一潭死水,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针对这种教育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本文从生活背景、课堂导入、多种教法和体验成功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的名次就要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入手,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有激情的学习氛围。数学的教学有的时候很枯燥,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笔者就该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和关切的情绪,是一种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创新能力、求知欲望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牢固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施志娟 《成才之路》2013,(28):55-55
如今的课堂除了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是课堂上受时间限制,多数时候教师顾及不到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无穷奥秘的并不多,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易转移、消失。要重视数学中的兴趣培养,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数学,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变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其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多媒体具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学习,更是得心应手,使教师的教学流程更加简洁明了。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积极思索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课件,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转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开始。这样才能真正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任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此阶段是小学与中学衔接的关键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富有兴趣感,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发展。本文主要就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进行探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林革 《教学与管理》2003,(10):40-42
课堂提问设计的高质有效,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提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在关键点,问在要害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为充分发挥其激发兴趣、拓展思路、启迪思维的功能,一般应体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像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在学生上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就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应营造一个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20.
陈海东 《考试周刊》2011,(44):80-81
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