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联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这一事件是国民政府与国际联盟技术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指出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六大问题: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管理权混乱、与普通教育混同、课程安排不合理、入学考试不合理导致学生未能招满、师资训练不够。提出了七大建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设立唯一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注重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建立职业教育协会。该报告书之职业教育改进建议对之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职教论坛》2012,(34):49
覃丽君、王建梁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9期中撰文,介绍了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中所指出的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的七大建议,并分析了该报告对于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国联教育考察团全称为"国际联盟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教育考察团考察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族教育考察团考察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史铸美由国家教委民族司、国家民委教育司、新疆教委组成的中国民族教育考察团于1997年秋天对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着重考察了哈萨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  相似文献   

4.
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华进行教育考察,历时3个多月,足迹遍布京、津、沪、苏、浙、粤。考察团形成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之改造》上下两编,12万余字,对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出改进建议。考察团来华及《中国教育之改造》的发表,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教育学界产生极大反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04,(1):11-13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艺术教育赴美考察团一行16人,于2002年3月27日至4月13日对美国的艺术教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由部分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的专家、学和省、市(县)的艺术教研员组成。在为期18天的考察访问中,考察访问了美国洛杉矶橙  相似文献   

6.
应澳大利亚联合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心邀请,我们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4年深秋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悉尼、堪培拉、布里斯班和墨尔本4个城市,详细考察了太福职业学院、文法中学、帝肯大学,听取了有关学术报告和情况报告,参观了澳大利亚艺术馆、歌剧院、博物馆和中国城等。这次教育考察活动,开阔了眼界,对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们受到了启示,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拾零梁庭望1997年,笔者参加国家民委教育考察团到欧洲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活动。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法兰克福、柏林、汉堡、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卢森堡、巴黎等城市,参观访问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等高等学校,拜访了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柏林分...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远距离开放教育张庆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远距离教育考察团应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和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省技术培训与劳工部(原高教部)的邀请,于1993年9月20日至27日考察了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开放教育。我随团进行了访问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派出调查团前往中国进行调查,最终发布《李顿报告书》。各界对报告书内容发表了各自的评价,本文通过对这些评价的介绍和对比,得出我国在当时情况下抗战的前途,即只有依靠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张志勇 《山东教育》2003,(16):10-13
2003年1月,山东省双语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对美国、加拿大进行了教育考察。15天的行程,考察团访问了美加两国的教育行政部门、4所大学和3所中小学,还与不少华人就美国、加拿大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交流。考察团团长张志勇回国后,记录下了洋洋4万余字的考察观感。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英、法、美等列强国家的阻挠,坚持将日本侵华的事实向国联提出申诉,要求按照《国联盟约》有关规定对日本实施集体制裁,敦促国联通过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案和报告书。此后,南京政府加强与国联的防疫合作,积极推动各国贯彻国联决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援华制日”的具体措施,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实际援助。  相似文献   

12.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赴美考察团于 2000年 10月 16日~ 10月 31日对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为期 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 18人组成,分别来自我国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及高校电教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团成员既有来自沿海地区的福建省、浙江省、青岛市的代表,也有来自内地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黑龙江、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内蒙古等地的代表。   考察团赴美期间重点考察了旧金山西北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丹佛市国际技术学院、加洲大学商学院,参加了美国教育传…  相似文献   

13.
应英国斯托克港市教育局邀请,由中央教科所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科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组织的中国中小学科技教育考察团一行7人,赴英国进行了12天的考察。考察团行程,足迹所及曼彻斯特、切斯特、谢菲尔德、伦敦等城市,访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中国教育行政监察考察团”对韩国、日本两国的教育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访问,与两国相互交流了教育监察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由教育部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师资培养培训考察团,在国家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夏铸同志带队下,一行7人于2006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考察团与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庞峰 《吉林教育》2000,(9):44-44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组织了教育考察团赴澳进行参观考察。考察团于2000年3月12日-22日依次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堪培拉、悉尼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7.
我曾随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考察团到美国进行了为期16天的考察与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共参观了美国的12所大、中、小学校,走访了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技术机构,并与业内人士举行了座谈交流,同时作为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也传递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以及进一步加深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美好愿望。这次考察访问使我们对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杨文娟 《江苏教育》2006,(3A):41-42
应友好城市日本所泽市、韩国南扬州市的邀请,常州市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对两市的教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日本琦玉县立艺术综合高等学校、所泽市立松井小学校、韩国南扬州市锦桥初等小学校、南扬州市陶农初等中学等学校。日韩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应友好城市日本所泽市、韩国南扬州市的邀请,常州市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对两市的教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日本琦玉县立艺术综合高等学校、所泽市立松井小学校、韩国南扬州市锦桥初等小学校、南扬州市陶农初等中学等学校。日韩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一、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友情提醒”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市民族教育考察团到我省逊克县对民族教育工作进行考察。考察团一行6人走访了逊克县民族中学、第一中学、实验小学佼、县鄂伦春文化历史博物馆,并与县政府、民委、教育局、民族中学的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民族教育经验交流与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