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简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全面恢复计划管理体制阶段(1978年-1984年),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阶段(1985年-1992年),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阶段(1993年-2002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阶段(2003年-2008年)。  相似文献   

2.
1992年第四次高教会开始了一轮新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认为这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现在还在继续。是什么因素促进这一轮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呢?就是中共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抓住了首先要改革中国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体制结构和制度,所以就开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体制与制度同步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前苏、东国家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推测重来”模式,而是在明确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置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独特道路,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磨合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上。一、对磨合阶段矛盾的理性分析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自1978年启动,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教育》2008,(1):14-17
改革开放经纬,国富民强乾坤 1978年,被称为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开放元年. 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被给予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 1979年底到 1984年 ,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 ,这一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基本思想 ,从根本上突破了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的框框。第二阶段 ,自 1984年到 1991年 ,即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巡前夕 ,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即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 ,即 1992年 ,从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到年底的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6.
刘倩 《初中生》2008,(9):56-57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至2008年整整30年。它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中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国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2001年,中国市场经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总体开放格局;1996-2000年,宏观调控使经济软着陆;2001年跨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门。2001-2008年,入世后中国腾飞:入世五周年盘点,中国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奥运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30年,也是中国多个领域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30年。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经受了各种考验,谱写了许多壮美华章。而今,她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昂首阔步,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制,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工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体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现实,在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历史限局性;1978~198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先行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试点改革时期,以农村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经验:1982~1992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期,纵观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改革方面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年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解放思想———农村改革———对外开放"是三个主动轮;1984~1991年是改革从外围深化到体制的阶段,体制改革———乡镇企业———文化建设与政治改革"是三大动力源;1992~1998年是改革开放进入体制转轨、体制创新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经济起飞"成了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潮头。以此为主要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大体相应的三个阶段:基本思想初步奠基阶段———基本框架大体成型阶段———科学体系走向成熟阶段,其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体制创新上的三大转变:在体制目标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运行机制上,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关系上,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独立自主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尝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探索阶段;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改革的深化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必须重新构建“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如今,10年过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初步完成。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存在哪些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呢?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成人教育恢复发展阶段。粉碎“四人帮”以后到1984年,成人教育主要是恢复,同时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是发展和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成人教育从规模、数量、办学基地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很多有效的改革措施,这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形势是一致的;第三阶段就是1989年到1992年初。这个阶段整个国民经济进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于1992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 有的同志就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认为主要表现为:1.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必须改革统一计划管理为放权分级管理;2.对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以来的新一轮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体现在: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改革到了收获的季节,教育思想观念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一、一个新型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高等教育体制已展现在我们面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成为高教理论界和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关心和讨论的热点。1992年11月上旬,由湖南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华中理工大学三校共同召开的第四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湖南韶山)会上集中地讨论了这个问题。11月中旬,国家教委中南地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本刊编辑部又在武汉邀请有关专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专门进行了座谈。现将这两次座谈讨论中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于此,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校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因校制宜,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立足校情、积极稳妥、重点突破、总体推进”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为三年内实现后勤社会化这一奋斗目标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1.改革现状与工作思路我校后勤改革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9至1992年为准备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1994年为中间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1994年至1999年为发展创新阶段;第四阶段为深化攻坚阶段。在第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社会化为目标的高校后勤改革将会出现突破性进展,迫切需要寻其规律,解放思想,更新旧观念,开创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探索后勤工作的新路子。本文仅就此谈一些肤浅之识。一、以改革为龙头,使干部任用与体制转换相匹配回顾我校后勤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车队试行以节油为内容的小改;1984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现阶段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历史嬗变共分为四个阶段。1949-1965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萌发阶段;1966—1976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混乱阶段;1978-2001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恢复和改革阶段;2002—2010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深化和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