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刚  郭嘉  周榕 《传媒》2009,(12)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品牌的塑造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被称作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和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受众对信息的反应是传播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理解受众对媒体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传播.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村居民是我国人口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媒体是我国农村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的电视媒体受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曼玲 《新闻界》2008,(6):57-59
本文从涉农电视媒体和农村电视受众的角度出发,针对“京郊五区农村电视受众媒介参与方式与信息反馈状况”和“涉农电视媒体对农村受众需求和反馈信息的收集状况”两大主题分别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初步探索建立农村电视受众反馈机制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能够对我国涉农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提供些许参考,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农村信息传播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20-23
电视新闻作为"三农"报道的主力军,无论是其传播观念还是传播行为都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加之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媒介竞争加剧的现状,以及电视负有配合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责任,这些均对电视"三农"报道的转型形成倒逼机制。做品牌化新闻、互动性新闻、发现性新闻以及故事性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三农"报道转型、占据农村媒介市场的尝试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占琦  苏静 《青年记者》2016,(36):75-76
当代信息传播日益专业化,大众媒体都在向小众化方向转型.在众多的专业化受众定位中,娱乐节目是深受追捧的“香饽饽”,农业节目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服务“三农”、对接“三农”信息传播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对象,可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节目却相对薄弱。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县级台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其欲在夹缝中生存,并拥有一席之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重要的是媒体自身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从而收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拥有的受众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本文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传播内容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手机电视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新兴形式,扩充自己的力量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聊俊国 《东南传播》2016,(6):101-10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三农"的跨越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直思索的重要课题。作为农村受众群体接触的主要媒介,电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也纷纷被运用。在互联网+浪潮的感召下,国内对农电视可在与受众互动的方式、节目内容生产、频道经营策略等方式上实现优化,把"互联网+农业+电视"的模式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去。  相似文献   

8.
张琴  田星星 《新闻前哨》2023,(14):32-3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是我国涉农宣传报道主阵地之一,具有先导性、风向性,对以深入宣传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等为重点的报刊、广播、融媒体等多战线农业宣传工作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我国农业媒体受众的广泛性、特殊性,新闻报道中的价值传递问题需谨慎对待。纵览学术界,价值传递与受众接受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的新兴热点,也成为提高农业新闻报道的重要开展依据。影响受众期待的因素中必然存在情感要素,与新闻客观理性的根本性产生冲突,这将成为本文研究重点。本研究将对此种关联从产生机制、特征、作用方式、启发思考等角度展开多维度论述,同时,注重正反论证与解除相悖过程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三农"电视节目如何"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三贴近"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工作原则.电视媒体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具体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和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农电视传播的国家级媒体,CCTV-7农业节目开播十五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沟通城乡"的宗旨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广大农民和城乡观众的收视需求,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使农业节目的收视率、满意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再加上频道良好的覆盖和贴近"三农"的鲜明特色,使得CCTV-7农业频道迅速崛起为全国  相似文献   

11.
收视率这一概念的出现,使电视走出了原来的单向传播模式,体现了对受众本位的回归.但是,电视媒体在其收视率发展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一切都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以至于收视率成为了"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抛开其他原因,单单从学理上分析,我个人认为,造成今年电视媒体大面积竞相传播相亲节目的理论根源是"受众本体论"的庸俗化表现.这几年,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很多媒体在传播思想上都或多或少地把长期信奉的"媒体本体论"转变为"受众本体论",即由媒体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转变为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提供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一思想的转变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进步表现,但是,在缺乏工程学和系统学思想的指引下,媒体一味迎合受众需求势必会冲撞整个媒介的社会期待底线.  相似文献   

13.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分流和蚕食着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受众资源乃至广告资源,但也为电视媒体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崭新的增长路径及空间。在这一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国13亿电视观众和近6亿网民协同互动,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传播双受众市场。本期编辑部精选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13年第九届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渠道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如何构建电视媒体传播的双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然而,当前媒体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的过程中,众多电视媒体因受到成本要素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制约,自办的对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与农村受众的需求相去甚远。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对农电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三农"问题报道的错位关键在于新闻采访记者"三农"知识的缺乏与从业心态的偏离。所以要从创新、完善新闻采访模式入手,细化研究农村地域传播特点与受众的信息需求心理,改革现有与实际相悖的采编机制,这是当前大多数农业电视节目走出收视尴尬境地的关键。本文以荆州电视台品牌栏目《垄上行》为例,针对其独特的"协同采访"模式展开分析。以期提高涉农电视栏目新闻采访效率,切实加快推动我国当前媒体"三农"服务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一定数量的受众,所有的电视传播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能否尽可能多地吸引和稳固受众,能否尽可能深地与受众发生关系,将决定电视媒体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按照传播新规律、受众行为心理新特点,着力打造基于电视传播的一条场内传播线、分别基于新渠道新技术新方式和一般性活动的两条场外传播线三线互补互促、立体互动的传播格局,将是电视媒体吸引和稳固受众的有效手段,将是电视媒体与受众发生深层次关系的有效渠道,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电视媒体宗旨在于服务群众.至于媒体自身的定位,针对的受众差异,则是大相径庭.笔者将从行业的普遍意义和从业经验来研究地方电视媒体传播农业资讯的目标、形式、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农村受众收看电视对农节目情况的调查及分析,认为好的电视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三农"类社会新闻报道对我国农村和谐文化构建、道德文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报纸在此方面的报道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南方周末》三种类型报纸的涉农社会新闻为样本,试分析其报道视角的选取及传播效果,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研究媒体在吸引农村受众阅读兴趣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解读农村现象、探讨农业改革问题,深化报纸涉农报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