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综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它渗透并融合了科学和人文精神.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而音乐又是人类感情的速记,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应以“情”为切入点,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情感化”的构建匕。  相似文献   

4.
胡仕彪 《小学生》2011,(6):50-50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陈赛凤 《考试周刊》2014,(64):188-189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类,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基本理念要求是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这个珍贵的内核——美,除了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外,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音乐本身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音乐课一定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作品、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6.
苟荣 《四川教育》2007,(5):45-46
任何形式的音乐课都必须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点,做到以音乐为主线,我们的音乐教学就有实效性。但如今仍有很多音乐教  相似文献   

7.
李姝 《吉林教育》2005,(7):50-51
“音乐新课标”的出台,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理念,还是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了很大创新,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同时也给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增添了困惑:21世纪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高师音乐人才?从新课程标准看高师人才的培养,无疑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师教生唱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现状。《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等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在课标中还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到音乐课的艺术魅力呢?一、趣味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除了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音乐课中音乐的自我迷失现象。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去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向传统艺术教育提出挑战。《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贯彻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如何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新课题。因此,我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试探用新理念指导教育行为。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写出来求得同行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红 《云南教育》2001,(19):39-40
音乐课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丰富想象,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我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音乐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对声响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利用音乐作品中强弱分明、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欣赏…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但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鉴于此,本文结合有效性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试图打破传统局面,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初中的音乐教育还算是起步教育,所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音乐理念很重要。而音乐是充满美的魅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可知美育教学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7.
邓雅娟 《亚太教育》2023,(17):57-5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应当积极融合生活化理念,不断增强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从实际经验和感受出发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基于此,以生活化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展开探究,在全面分析生活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运用策略,包括充分整合生活教育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作生活化音乐作品和举办生活化艺术活动四个方面,以期不断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聚集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然而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一理念不仅应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应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音乐教育应以兴趣爱好为内驱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创设音乐情境,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的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学校教学不仅需要包括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初中音乐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课程,其教学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之间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师生互动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达到促进音乐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