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博洛尼亚进程的总目标已成为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参照标准,对以多样化为特点的法国高等教育而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法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以整合博洛尼亚进程,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研究区为主旋律。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对法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法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促进了学生的流动性,密切了高等教育领域与社会经济部门的联系,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开始的博洛尼亚进程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进行的一场高等教育改革活动.欧洲各国期望采取一种多边合作的方式,通过提高欧洲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来提高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吸引力,这推动了致力于欧洲整体高等教育改革的博洛尼亚进程的不断发展.博洛尼亚进程通过推动欧洲范围内高等教育人员的流动.并实行学分转换和学位互认等政策推动了欧洲范围内知识的传播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这一进程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一进程对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的发起国之一,近年来对本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改革更是深入.按照博洛尼亚进程中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近年来意大利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与认证体系,注重信息技术运用和学生参与等措施,希望这些经验与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博洛尼亚进程是法国等发起国借助欧洲框架进行整体协调一致的高等教育改革,达到增强自身以致整个欧洲的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之目的.博洛尼亚进程之所以能推进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体化改革,是因为欧洲人历来就具有"全欧理念",也因为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等教育的一体化提出必然要求,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已有的一些制度和政策也为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欧洲高等教育学制在法国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欧盟为主的40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讨论并发表《博洛尼亚宣言》,要求限期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协调欧洲课程及文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实行博洛尼亚进程。在搭建欧洲高等教育共同空间的过程中,法国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本文试从法规建设、高等教育分布、教学组织等几方面分析欧洲新学制在法国的实施情况,并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博洛尼亚进程从学位学历认证、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力图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改变欧洲高等教育的同时,博洛尼亚进程也对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教育系统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欧洲启动了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博洛尼亚进程。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的主要发起和参与国,德国针对其高等教育学位体系进行了调整,对认证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对高等教育人才能力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德国高等教育人才能力目标的调整与重构,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积极应对全球化和智慧工业发展趋势的决心与努力,为德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化潮流的势不可挡,欧洲各国愈加感到彼此各异、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欧洲大市场的需要。尽快实现高等教育的互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无障碍流动,成为摆在欧洲各国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这样的形势,欧洲29个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博洛尼亚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应运而生。2001年3月,一份有关“教育质量改革”的白皮书呈交到挪威议会,从此掀开了挪威博洛尼亚进程的序幕。此后,挪威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进一步加强了高等教育立法,而且无论是在教育质量保障还是在国际流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03年质量改革在挪威境内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铺开,这预示着挪威的博洛尼亚进程全面展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成为质量改革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博洛尼亚进程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的博洛尼亚进程,即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进程,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建构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旨在加强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重塑欧洲高等教育的辉煌.1999年6月,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提出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具体构想、行动纲领和工作计划.其后,经过历次会议特别是5次部长峰会的评估和改革,逐步形成"学位体系建设、质量保证、学位互认、促进流动、联合学位、终身学习、社会维度和机会均等、提升就业力、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高等教育"等新的行动目标,并在学制改革、质量保证、学分互换、学位互认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的伦敦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化背景下欧洲高等教育区".从<索邦宣言>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设想到EHEA的形成规模,从当初的4个发起国到现在的46个成员国,博洛尼亚进程走过了10年,其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日益完善,原则广受认同,且一直处于发展、改革和完善之中,致力于协调进程在各国实施进度的差异、保持进程趋同化发展中的多样性、寻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区域性合作和竞争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使法国高等教育分流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并呈现出新的分流特点,许多措施在促进了法国社会的分层流动方面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总结法国高等教育分流模式及其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经验,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分流模式与通过高等教育分流实现优化社会分层流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作为"博洛尼亚进程"签约国之一的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与欧洲的教育体系接轨,俄罗斯恢复了硕士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硕士学位在当今已经逐渐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公众的认可,成为与俄罗斯传统的专家学位并列的另一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的第二级学位。  相似文献   

12.
在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多元价值"教育评价思想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通过对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权利给予立法保障,吸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各级质量保障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等政策措施,欧洲国家在质量保障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13.
博洛尼亚进程被视为一系列欧洲会议以及一些旨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教区的政策决定的产物和延续。在促进高校学生流动上,博洛尼亚进程是以教育质量为根本,结合学位制度、质量保障体系、学分转换系统、信贷系统等辅助措施,力图打破阻碍教育因素流动的障碍。从发展进程上看,其是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为前提,追求欧洲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崛起。从挪威、瑞士、奥地利等代表性国家为促进高校学生流动采取的经费支持措施看,虽然有相关贷款制度、奖学金制度、经费补助政策的支持,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各国财政支持的力度并不能很好地支撑博洛尼亚进程相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洛尼亚进程中,建立清晰、易读、可比的学位制度是欧洲国家的重要目标。俄罗斯曾因其独特的学位制度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随着2003年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按照博洛尼亚的要求建立三级学位制度,另一方面又有来自国内决策、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俄罗斯的整个学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5.
Europe and the Crisis in Scientific Voc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ring the 1990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ing in science subjects at universities was declining each year in Germany, France, Italy, amongst other countries. These decreases are too readily attributed to a general disaffection caused by the image that younger generations have of scientific studies: they are seen as being the most 'difficult'. This explanation is true but not sufficient. Over and above the similarities that can be seen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 which stem from the fact that they are simultaneously experiencing strong growth in and democratisation of their student populations —, profound differences continue to exist, resulting in apparently similar effects, but with very different causes. Not only do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s taken as a whole remain very different despite the Bologna process, but more fundamentally, the very meaning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ithin each national society, its relationship with employment, and its position in individuals' personal career paths all vary. A comparison between Germany, Italy and France shows three ideal typ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and three ways of explaining symptoms that appear similar.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大趋势,29个欧洲国家于20世纪末启动了旨在整合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进程以可比较、兼容、透明原则构建高等教育系统框架,以达成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注重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在政策的制定上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为其顺利推进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博洛尼亚进程的设计、组织与管理,对我国实施系统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 Europe, the Bologna and Copenhagen Processes in higher education (H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are on the agenda, aiming to create a European educational area. Acknowledging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ies, we compare the evol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and VET. We ask whether and how these two distinct organisational fields in France and Germany have changed in recent decades. Comparing institutional shifts, the article analyses whether long-standing difference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and the education/economy nexu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have remained stable. We argue that these countries’ skill formation systems have begun to converge, departing from their original institutionalisation paths. Thus, while the traditional typologies that contrast France and Germany have served as useful heuristic devices, they require revision to adequately represent incremental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se skill formation systems resulting from endogenous reforms and exogenous pressures due to Europeanisation.  相似文献   

18.
欧洲波伦亚进程标志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挪威作为该进程的积极参与国之一,近年来对本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方面的改革更是走在了许多欧洲国家前列。本文简要论述了波伦亚进程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该进程的具体要求考察近年来挪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特点,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波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无疑开创了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新时代.然而,如同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一样,在波洛尼亚进程中也充满了种种争议与矛盾.本文以法国为例,选取了政府、院校、教师与学生这四个主体,阐述并分析了他们对于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态度,最后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体化与保持自我特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