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著作,即使在今天,此书仍被认作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相似文献   

3.
学术史一例     
学术史一例●张岂之二十世纪中国人文科学(含文、史、哲)学术史近年来受到学人们的重视,经过整理和研究,已经出版一批学术资料和研究专著,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学术史不能不谈学术上的开创性和有创造性和深邃影响的大家(或称学术大师)。学术大师的出现总是和一定...  相似文献   

4.
谌震 《东方文化》2000,(6):108-111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在学术界可说是一本奇书。其奇有三:  相似文献   

5.
经过两宋巴蜀学术人才辈出的鼎盛局面之后,元明清三代的巴蜀学术,除明代及清初的巴蜀学术较为可观外,总的状况是人才凋零,学术不振。但是,巴蜀学术在这一时期仍有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有全国影响的大学者,如杨慎、唐甄等人。 按照《四川通史》一批学者们的划分,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作为四川近代史的范围,本文所指清代,也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界。然而,这种分界,就学术史来说,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学术史与社会的历史发展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1.元代的四川学术大略 建立元代统治的蒙古族,在社会发展诸方面都远远…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笔者多年走访武威"三县一区"村落、社区,实地考察,搜集整理新老家谱,收获颇丰。本文参考清代以来姓氏谱牒文化标志人物"关陇大家"——张澍所著《姓氏寻源》等相关史料,就武威陈氏一族源流及族谱略述鄙见,或者对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思想史愈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学科。在世纪之交,全国各地学者汇聚一堂,总结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确立21世纪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战略,编著一部《中国思想学术史》。1999年9月21日~23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暨《中国思想学术史》编著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岂之先生作了《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报告,对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评价,提出了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编著《中国思想学术史》的方法论原则,引起了与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学术史》,卢钟锋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学术史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子学研究。现存《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就是旨在概括和总结先秦诸子学说及其流派的学术史开篇之作。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  相似文献   

9.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姜慶剛 《中国文化》2012,(1):163-169
吴其昌(1904-1944),历史学家,字子馨,浙江海宁人。早年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师从唐文治等,毕业后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导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逝世。其治学范围广泛,对于训诂、音韵、校勘等均深有造诣。著有《殷虚书契解诂》、《金文历朔疏证》、《金文氏族疏证》、《金文世族谱》、《宋元明清学术史》、《朱子著述考》等。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与书院     
杨纯 《华夏文化》2002,(1):52-54
何为学术?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也;术也者,取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蔡元培也曾说:“学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程,术为应用。”又言:“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占据着思想、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关理学的研究,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众多学者对理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学术成果大量涌现,理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毋庸讳言,近两年来,由于在研究方法、思路上未能有大的突破,相对于中国思想史上其它学术思潮特别是先秦学术史研究的繁盛状况而言,理学研究略显沉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都力图另辟蹊径,打破沉寂。朱汉民新著《宋明理学通论——种文化学的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该著从文化的视界人手,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解构与诠释,使我们获得了对理学文化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要略》首次从外缘方面探讨了诸子缘起之历史实相。20世纪初叶,章太炎作《诸子学略说》等,重提刘、班旧说。而胡适则因《要略》之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驳章太炎之说。章、胡的这种学术史言说均具有创立中国新的学术范式的意义。这至少说明,任何一种建立中国近现代学术范式的努力,都无法漠视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学术资源。这是胡适钟情于"清儒家法",章太炎诸子缘起说虽遭批判,但其诸子学仍大行于世,并仍能于近现代学术建立有所贡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华夏文化》2003,(2):53-54
儒家学派的发展与繁荣是宋代思想学术史的重要特点。当时 ,众多学派纷纷出现在思想学术舞台上 ,在不断的批评、诘辩、融合、吸收中将儒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要把握宋代儒学的发展线索与特点 ,就必须对当时各学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而这一点 ,正是目前宋学研究中的薄弱之处。近年来 ,有关宋学研究的成果甚多 ,但专门探讨学派关系的著作却并不多见 ,且主要偏重于对南宋时期理学内部诸派别关系的探讨。肖永明博士的近著《北宋新学与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1)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北宋中期同时兴起而又相互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伊始,学术规范问题被提到中心议程上来。这固然与80年代以降“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也与人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此话道出了一种新取向:人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向“学术”一极倾斜的结果。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夏宇 《华夏文化》2010,(2):55-56
粱启超对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影响巨大。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提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长远历史任务,对新民主主义中的政治人物和整个革命进程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乾隆壬寅版、甲辰春版和万卷楼版《函海》非常稀见。它们的学术价值、版本特点以及在研究李调元思想学术中的作用长期堙没无闻。梳理其版本的源流特点对研究《函海》的编纂宗旨、体例构成和学术价值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本通过对古《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阐明古《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朱鴻林 《中国文化》2012,(1):95-112
一引言 梁启超(1873 1929)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选编的《节本明儒学案》一书,可能因为是"节本"之故,一向少被研究梁启超生平和思想者所注意,也未受到研究《明儒学案》者所研究。但从书本的内容以及著作目的等处看,此书与梁氏同年所著的《德育鉴》一书,其实与他在逃亡国外时期的政治志业有着莫大产系,而《明儒学案》原书正是他致力于维新运动时的主要思想源泉。本文从《节本明儒学案》的著述背景及内容特色的研究,探论梁氏对清末中国政治前途的感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从以往中国历史教材谈新教材的编著方光华本世纪初,中国史学界曾兴起一股史学革命的思潮。这一思潮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史学目标就是要创作一部全新的中国史。为此,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章太炎拟出《中国通史略例》,一时关于新的中国通史的设想与讨论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