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面临资源约束情境下其如何通过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方法,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基于“认知-资源-能力”的理论逻辑,解析科创企业如何打破资源魔咒、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萌芽阶段,市场领先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匮乏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拼凑策略,为以改变市场态势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信息支持。突破性创新推进阶段,产品本土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受限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探索策略,为以提高行业标准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供给产品资源。突破性创新实现阶段,技术自主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延伸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撬动策略,为以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条件。本研究发现为科创企业基于资源视角制定管理策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前突破性创新在组织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但其触发要素尚未明晰,而共时性双元领导为增进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基于资源转化视角,收集制造企业503对配对样本,采用层次回归、Bootstrapping等方法,建构了共时性双元领导影响突破性创新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共时性双元领导能够显著增进突破性创新,而容错动态性与决策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连续中介效应;意义建构与报酬增长在共时性双元领导与突破性创新间起正向联合调节作用,且高意义建构-高报酬增长组合更能促进突破性创新。研究证据揭示了空间维度下领导行为的情境转换更能增进组织资源转化进程,取得创新突破,且领导赋予员工工作意义比增加报酬更能带来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科创企业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员工创新自驱力是科创企业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科创企业如何提升员工创新自驱力以实现创新可持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容智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目标设定-释放信号-解释信号-激活”的理论框架,从动态过程视角建构了科创企业员工创新自驱力生成与迭代过程机理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具有不同的目标,在不同目标下,组织结合内外部环境形成人力资源利用认知,实现“目标设定”;组织通过意义给赋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利用认知向员工的跨层传递,实现“释放信号”;员工通过对组织意义给赋行为的“感应-注意-选择”的注意力配置过程实现对组织“解释信号”,进而影响员工创新自驱力由去创新自驱力、创意采用自驱力、创意生成自驱力到创意传播自驱力的“激活”与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4.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品创新是科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激发科创企业产品创新却尚未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型观与权变观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以400余家科创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动机、能力、机会三个层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为条件,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产品创新的实现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初创期科创企业存在驱动高产品创新的一种路径;发展期科创企业存在五种路径,并分布于三类科创企业中;成熟期科创企业存在四种路径,并分布于两类科创企业中。(2)机会层构件是成熟期科创企业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在初创期与发展期,任何构件均不能成为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3)在初创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并不能对高产品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发展期与成熟期,机会层与动机层的交互效应对驱动高产品创新更加重要。(4)从企业生命周期纵向对比来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的核心作用发挥主要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动机层到机会层的发展逻辑。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创企业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组合的重要性认识,并为寻求多种更佳乃至最佳的产品创新驱动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任何产品都兼具功能性和社会性,因此创新过程中必须通过设计对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技术、社会文化和市场需求的匹配。设计驱动型创新则突出体现了社会文化中深层次心理需求的挖掘,在新产品突破性创新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设计能力视角,梳理影响设计能力的行为因素,并通过构建“行为—能力—绩效”的研究框架,分析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内部机理和作用路径,为企业探索基于设计的新型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丰富创新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了企业的营销资讯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构建了一个四阶段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模型,分析了创新者如何管理每一阶段的营销资讯获取工作,并发展出有关营销资讯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研究命题.研究发现.营销资讯的收集和获取活动仅在突破性创新的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和产品商业化阶段是有效的,而在市场机会分析阶段的营销资讯存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负相关.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理论和实践贡献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围绕数字化新情境下产品创新的流程和绩效等转变的现象,本文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高管认知灵活性→信息搜寻强度→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产品创新”链式中介模型。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新情境下,高管认知的动态转变是产品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高管认知灵活性通过增强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促进产品创新;高管认知灵活性通过信息搜寻强度促进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进而提升产品创新。本研究从高管注意力动态转换与投入、组织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构建与发展两个视角,丰富了数字化新情境下的产品创新管理理论,同时也从个体认知和行为等微观基础层面拓展了数据驱动的动态能力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服务型企业处于快速变革的外部环境中,在不断迭代的突破性技术赋能驱动下,构筑服务生态系统的新型组织模式,以在系统动态演化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以拾互动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为典型案例,剖析迭代技术赋能于企业服务生态系统,驱动具有多层面结构的系统演化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不断迭代的技术是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关键推动因素,赋能驱动企业服务生态系统能力提升。第二,企业服务生态系统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发生层内互动及跨层交互,形成行动者及资源等创新系统组件有机耦合的服务生态系统互动结构,这种多层面结构是行动者进行资源整合及服务交换的基础。第三,服务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在技术赋能机制、系统学习机制及系统嵌入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当下阶段突破性技术的赋能及前一阶段系统涌现的价值共创行为,驱动服务生态系统向下一阶段动态迭代并持续演化,实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10.
从复杂系统演化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企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思辨性地剖析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过程,并进一步构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模型。其研究主要结论: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维度要素在自组织过程中发生选择、交互作用和变异三个阶段的自组织行为后,最终涌现出不同层次水平的匹配效应,逻辑性地揭示出两者匹配效应的涌现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珊珊  孙玥佳 《科研管理》2019,40(10):58-72
持续创新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下保持自己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政府补贴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本研究以同质产品,不同技术创新投入为前提,构建政府补贴政策下,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收敛路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的高补贴率会缩短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市场需求曲线斜率的改变对演化的方向和演化路径均会产生影响。市场容量、企业资源禀赋、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等因素不影响系统演化的方向,但是会改变系统达到稳态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管理内容和方式的显著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相对传统技术创新管理的产品焦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顾客关系焦点拓展并深化了技术的价值追加和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对企业现有知识、资源、能力具有战略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兴通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面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培育和促进公司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逐步实现由技术追随型企业向技术领先型企业转变的同时,瞄准国际化方向。并要立足掌握核心技术,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跟踪和新产品的研发,保持领先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宁  姜楠楠  张晋 《科研管理》2019,40(7):163-172
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以引导高管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进行理性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均值T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授予高管股权激励的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水平、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水平等均明显高于其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路径方面,股权激励强度越大,中小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内部自主研发,而非外部技术引进;在技术创新模式方面,股权激励强度与突破性创新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是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与行为代理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为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和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两种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在创新能力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我国157家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R&D投入、环境的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和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强,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而非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越强。然而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弱并不负面影响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效果,相反,对于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来说,弱专用性人力资本有利于新产品绩效而强专用性人力资本不利于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17.
贸易摩擦的最终目的是争夺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研究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金砖国家2000-2018年在华获授权的3696项专利为依据,对外国在华专利技术的时序变化、专利权人、优势技术领域、优先权和PCT专利、有效专利、专利权利转移和被引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大型企业专利权人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导力量,个人专利权人是重要力量。②根据科技发展需求,技术保护是外国在华进行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③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优势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推动要素。④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合作,吸引更多核心创新技术首次在华申请专利和进行技术转移,推动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