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林  张梦溪  吴江 《情报科学》2022,39(1):31-37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化规律,提出新 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相关网络舆情引导和舆情治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从信息、信息人 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分析舆情事件,构建信息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方舱医 院事件为例,运用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舆情内容演进和情感演化规律,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特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舆情传播分析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刻 画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反应,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与演化趋势,挖掘不同分析维度的内在关联。【创新/局限】从信息 生态学视角出发,基于内容、用户和情感等维度构建舆情传播分析模型。下一步将结合二模网络、知识图谱等研究 方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中舆情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周欢  张培颖  黄晓怡  李轶芳 《情报杂志》2024,(2):135-142+117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网络舆情事件发展态势感知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网络舆情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在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感知其发展态势,厘清其演化特征和规律,藉此提出相应建议,对引导与治理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提出一种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首先,采集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相关数据。然后,划分舆情演化阶段、分析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特征。最后,构建Grey-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网络舆情扩散属性和情绪强度属性的后续发展态势。[研究结论]从事件系统视角出发,构建了融合态势感知理论和用户画像的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整体性地探究舆情事件时间、空间和强度要素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阐述网络舆情的演化态势,并可靠地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 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 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 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 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 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 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 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 平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肆意传播,智慧图书馆承载着信息服务和知识组织管理职责,故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对提升用户舆情信息素养和综合情报能力,协同政府部门舆情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在分析智慧图书馆舆情服务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情报感知理论从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景感知、态势感知和情报服务五个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并针对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能够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需求、数据、情景和态势层面的舆情情报感知,为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舆情知识服务。【创新/局限】该研究能够拓展和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服务模式,突出智慧图书馆的舆情信息服务价值和数字普惠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震  王静茹 《情报科学》2020,38(4):51-56
【目的/意义】目前网络舆情事件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其中定量计算方法在网络舆情事件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下文简称BN)分析网络舆情事件趋势的方法。先根据先验知识和专家指导设计BN拓扑结构;再利用EM算法推算条件概率表;最后通过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方法检验BN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本文以随机抽取的2018年100件网络舆情事件为数据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BN在预测网络舆情事件趋势方面是可靠的。这为基于BN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旨在从网络舆情用户信息及文本内容视角出发,构建不同维度的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结合主 题图谱对网络舆情进行特征演化及可视化分析,为舆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实体抽取和关系构建技 术为基础,构建了网络舆情主题图谱模型,并以“台风利奇马”事件为例,建立了三个不同维度的主题图谱,结合用 户和文本等多维度微观数据,对网络舆情特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该事件中,用户影响力节点具备多元 化、相关性、官方主导性等特点;网络舆情演化对应台风事件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PC终端存在传播媒介种类少、 发博数量多且用户集中等特点,移动终端存在传播媒介种类多、发博数量少且用户分布均匀等特点。【创新/局限】 本文借助主题图谱,构建了网络舆情用户节点和文本节点及其关联关系,从用户、账户、内容三个维度系统且全面 的展示了网络舆情特征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 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 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 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研究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网络舆情态势的影响,确保网络舆论能够坚持主流价值观,同时 为有关部门舆情治理以及控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在经典传染病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正面情绪净化作 用,并将净化率设计为正面情绪公信力和社会群体记忆作用合力,建立正负情绪交互下网络舆情情绪演变模型, 然后数值求解平衡点并实现MATLAB仿真,最后结合实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结论】模型有效地刻画网络舆 情情绪演变动态过程,得出影响网络舆情态势的因素包括初始节点、社会记忆、公信力和感染力等,为舆情治理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爽  万立军 《情报科学》2020,38(5):132-140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微博社区网民的情感交互与舆情观点,有助于在复杂的网络中掌握网民情绪演化从而良性引导网络舆情态势。【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动力学、社会安全阀等理论,结合微博社区中的实际案例,定义事件利益主体并抽象出事件演化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构建SIR演化博弈模型刻画网民情绪的动态演化规律及主体决策博弈演化过程,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得到系统演化至稳定状态的均衡条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博社区中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感知收益与风险的敏感度对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官方媒体及时设置有效议程构建安全阀能够防止网民情绪恶化;意见领袖与官方媒体的协同引导能够最大效度地帮助政府管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卢恒  张向先  闫伟 《情报科学》2022,39(1):158-165
【目的/意义】探索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的多属性演化规律,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学视角构建了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分析模型,选取湖北红十字会事件微博舆 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价、LDA主题模型和Snownlp情感分析方法对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意见 领袖、主题分布和情感走势进行分析,从人群、内容和情绪三种社会属性揭示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多属性演化规 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重大疫情网络舆情可以分为突发期、爆发期、降温期和失焦期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在意 见领袖、主题讨论内容和情感倾向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网民的情感阶段变化与舆情的主题属性演化规律相吻 合。【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满足重大疫情网络舆情演化特征深度挖掘的要求,为重大疫情网络舆 情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选取更广泛的舆情事件和数据源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耦合机制,为检测预警提供管理建议。【方法/过程】基于 复杂系统理论,探析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耦合机制,建立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耦合度测量指标体系,并 选取实证案例验证耦合协调度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耦 合协调度与社会影响力呈正相关,可将事件类型分为三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艺  李平 《情报科学》2021,39(11):45-50
【目的/意义】突发疫情环境下将形成大量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传播趋势可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社 会保障应急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从网络舆情信息交互影响要素、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两方面分 析突发疫情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并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特点考虑,以新冠病毒肺炎李文亮事件为例,采 用Elman 神经网络模型,选取网络信息数量以及情绪总量和主导情绪作为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主要变量和辅助 变量,对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针对预测结果制定相关社会保障应急机制。【结果/结 论】研究提出可通过完善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五项 社会保障应急机制,以期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维持社会稳定性提供依据。【局限/创新】未来研究中可结合更多相关实 例进行分析,从而使研究结论进一步得到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海量涌现,对网络舆情信息集成与分析成为及时 应对用户网络行为规律以及优化政府决策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在分析了网络舆情信息集成的发展现状、研究 意义以及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辨析了大数据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征。基于此,本文以智慧信息服务大数据 框架下网络舆情信息为研究对象,结合日志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采用Awstats软件大数据集成技术等对智慧信息 服务大数据框架下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利用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方法,获得网络用户的行 为规律,并将其应用到优化政府决策中。【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描述性分析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低于 0.05,推断性分析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低于 0.1,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值皆低于 0.001, 说明可根据描述性、推断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获得有效的网络舆情集成分析结果,可将其应用到优化政府决策 中。【创新/局限】但由于条件有限,本文设计的集成方法在集成效率方面还有所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提高 集成速度入手,加强舆论信息集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当前网络舆情事件日渐增多,能否有效应对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新指标。为了探究网络 舆情事件内在差异,总结我国网络舆情传播的客观规律,为政府在网络舆情中及时准确地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提 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目的/意义】本文选取2017至2020年间的15件热点网络舆情事件,结合DEA模型建立了舆情 事件政府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模型可以给出舆情事件中政府应对的效 率值,直观反映了政府舆情应对的有效性,还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应对不当的环节,政府据此可以设置改进的意 见。【创新/局限】本文拟定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是建立更加精确的指标体系,以期对舆情事件中政府应对的影响因素 作出更加深入的思考。局限性在于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指标只能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赋值,考虑到主观因素难以进行 精确量化,受到时间与条件的限制较大。  相似文献   

15.
高海涛  徐恺英  张琦 《情报科学》2018,36(5):144-148
【目的/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情,既可以使该方法在微博舆情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 应用,又能通过对微博舆情监管策略的提出达到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目的。【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 究对象,以新浪微博“笑脸墙迎新生”为研究话题,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工具,通过对采集的有效数据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并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具体监管策略。【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 博舆情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拓展了微博舆情研究的新视角,提出了网络舆情传播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迪  张会来 《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目的/意义】高校是网络舆情的聚集点和热源地,其舆情引导和治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 风险、凝聚社会共识、筑牢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石。【过程/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高校网络舆 情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的进展情况;通过施引文献的名词性术语、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等,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及前沿趋势。【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治理的形象修复与 弥合路径,舆情叙事模式转变与高校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危机响应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 势。【创新/局限】本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动态图景,但数据来源仅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难 以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徐海玲 《情报科学》2022,40(7):48-54
【目的/意义】基于事理图谱的方法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揭示,能够准确分析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和脉络, 为政府部门的舆情管控和舆情引导献计献策。【方法/过程】以微博“长征5B失控”的相关主题与评论内容为研究对 象,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抽取和泛化,分别生成顺承事件对和因果事件对,并对其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行识别,从而构建网络舆情事理图谱。【结果/结论】在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因果事件的演化路径具 有时间发生短,演化路径短的特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演化的趋势也逐步降低;网络舆情顺承事件具有传播的 时间长,传播的路径多且具有多向性的传播特点,在顺承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因果事件,且舆情事件的 走向与网民的情绪有很大的关联。【创新/局限】构建基于事理图谱的网络舆情的演化路径,同时揭示网络舆情演化 的传播特点与现实意义,后续有必要扩大研究样本,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更好地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使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成 为国家理政治国的重要工具。具体立足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的构建方法与过程。【目 的/意义】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的构成维度,具体包括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及时空维度;其次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 不同维度,分别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知识图谱及网络复杂性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生态的多维图谱;最后,以“重庆 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生态多维图谱构建做进一步解释说明。【结果/结论】分别从主体图谱、客体 图谱及时空图谱揭示网络舆情生态的动态变化及演化规律,为网络舆情生态的监管及治理提供参考及建议。【创 新/局限】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时空环境图谱,全方面揭示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过 程。目前研究案例仅仅针对微博平台,后续研究将着眼于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及类型。  相似文献   

19.
龚艳 《情报科学》2022,40(6):19-24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张,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的特征挖掘及走向预测,探索舆情预 警机制,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 预警特征的理解,采用弱关联挖掘方法构建了包括舆情黏合性、热力性、趋势性三个维度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 预警模型。基于此,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舆情数据为例,对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详 细分析;同时,综合运用K-Means聚类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该事件的舆情发展时间进行预警分级,为后续 对策建议提供支撑。【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 K-Means聚类算法的弱关联挖掘方法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中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创新/局限】本文基于公共卫生安全网络舆情特点,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 法划分预警等级,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预警分级自动化触点的研究等,需要后续 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公共事件社会舆论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主流媒体发挥其引导作用可帮助公众树立正确人生 观、价值观。【方法/过程】首先,从公共事件的酝酿、爆发、持续及消减四个阶段分析了公共事件生命周期;然后,从 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舆论主体等多方面研究了主流媒体引导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影响;最后,基于公共事 件社会舆情的关系泛化、对象泛化、热点泛化等表现形式,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的信息交互的开放性与爆炸 性、社会舆情传播的随机性与敏感性、公众发表看点的主观性等特点进行了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 引导下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存在点轴式、跳跃式及传染式三种泛化特征,进而提出可通过控制舆论先机、培养与 树立意见领袖、提升社会舆情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及可信性等对公共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正面引 导的建议。【创新/局限】分析了主流媒体引导下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泛化特征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对于有效避免因 舆情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