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已故的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课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以语文基础和基本技能为核心,是主阵地,而课外的语文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延伸,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文学习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间接延伸。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青少年教育可分为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校外教育。青少年宫是孩子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青少年宫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中规模较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一种。校外教育的重要性无人质疑,但青少年校外教育所受的非议历来多于学校教育。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以青少年宫教育为主要代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围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成长,青少年宫教育的定位、功能及教材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肖复兴 《河北教育》2005,(17):38-39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小环境、亚环境、大环境这样三个环境的教育,校外是亚环境之一,校外教育是教育链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链环。只是,我们做家长的,要么是容易忽略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教育的同等重要性,把校外教育的责任统统推给学校:要么就是在校外教育中自觉不自觉地灌人了功利性,希望校外的教育一切都能够和学习尤其是和分数和考学挂上钩。因此,孩子在课余学琴学画学舞蹈学电脑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树立生活语文观,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如何做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陈兴宏 《学子》2013,(12):35-35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众所周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就必须加强校外辅导站的纽带作用,共建校内外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课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玉山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构建学习型社区,建设和谐玉山为宗旨,构筑校外教育辅导平台,营造青少年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学的育人环境,拓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外延。玉山镇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积极推广绿色健康成长工程,实现了辅导站建设的三大转变,营造了全社会人人关心青少年成长,共同育人的良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校外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军礼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123-124,F003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校外教育领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多方面的协调行动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所处环境、心理压力、管理模式等因素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的安全隐患。在此针对学生校外实习工作的基本特点,提出抓好"四大环节"建设,有效做好学生实习阶段管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工作机制,创新和构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社会合作机制,形成完整的校外教育网络体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着重在整合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一些实践和探索,创新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地方区域特色打造校外教育品牌,从而推进城乡教育走向健康均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回归素质教育的本原——日本小学生校外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的校外教育是指针对在校学生在学校之外有关社会场所实施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校外教育”一词的理解和运用往往是以学校教育为立足点,将校外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扩展。随着当今社会的变迁,以终身教育为基础的校外教育观逐步确立起来,校外教育已经成为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并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校外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的日益攀高,教育焦虑正在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城镇家庭的普遍问题,家庭间的社会互动则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截面数据,从家庭间的社会互动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间的社会互动对于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影响路径有内生社会互动效应和外生社会互动效应两种。论文进一步讨论了社会互动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间关系的家庭收入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最后论文对当前我国的校外教育监管和校内教育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校外教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制度化和体系化,在青少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也遭遇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首先,结构设置多样化引发的体制变革是最根本的问题。由于机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同步性,导致体制建设所包含的相关的规范要求不明确、不完善,使我们不能在原有的体制中解释现实问题,由此造成了校外教育机构内部缺乏彼此的认同,外部缺乏分层分类的管理,使得校外教育体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幻像"。其次,从概念界定及其使用语境的变迁,分析校外教育社会建构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可以看到校外教育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机构设置及其开展的活动来考虑问题的,至于这类机构的归属和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中国校外教育的产生并不是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视域中去规划和建设,而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基于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需要,基于解决当时青少年成长环境出现的问题,给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带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制度安排。最后,从政策调整中所体现的价值选择来审视校内外教育的关系,探讨校外教育功能的预设,可以发现校外教育之所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学校教育牵制下与学校课程保持衔接和互补,并在活动方式上趋同于学校教育,既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更是政策不完善的反应。21世纪以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将校外教育界定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实际上是在人的发展语境中讨论问题,强调的是校外教育育人的独特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完整地了解社会,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外教育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灵活性三个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中国的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已有4000余家,形成了自上而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校外教育网络,承担着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知识技能、文化娱乐和特殊儿童教育的重任。根据目前校外教育的现状,面向21世纪,校外教育将会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全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将逐步网络化,并会有更多的各种专业人员加入校外教育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一定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教育可分为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校外教育。青少年宫是孩子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青少年宫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中规模较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一种。校外教育的重要性无人质疑,但青少年校外教育所受的非议历来多于学校教育。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以青少年宫教育为主要代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围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成长,青少年宫教育的定位、功能及教材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校外教育是介于封闭的校内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之间的过渡与中介,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获得与校内不同的学习体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就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在青少年宫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专注于这两项能力的提升,不会局限于校内语文教材与课程之内,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去年以来 ,石门县第一职业中学把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作为该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网络的重要举措来抓 ,在当地广泛获得好评。1999年初 ,石门县第一职业中学在校长陈集章等人的大力倡导和精心组织下 ,特聘石门县政协委员杨生发、学生家长陈集毛等7名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为“校外教育辅导员” ,给他们发聘书、定职责。7位“校外教育辅导员”非常热心这项工作 ,不取分文报酬。他们制定了值日、值夜制度 ,协助学校净化周边环境 ;广泛联系学校周边群众 ,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外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新课改,大力开发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育可以说注入了一笔活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各方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郑颖 《考试周刊》2010,(34):54-54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环境教育。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公民全员全程参与,而中职学生将处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他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以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切实可行,那么作好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