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青年社于 1920年 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   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劳动界》、《伙友》等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新青年社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及变迁情况是这样的:《新青年》月刊于 1915年 9月 15日在上海创刊, 1922年 7月休刊,共出了九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由群益书店出版。   《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的机关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刊一度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当出版到第八卷第六…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 ,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舆论工具———报纸和刊物。这些报刊为扩大党的影响 ,促进党的发展 ,发挥了巨大作用。现辑录如下 ,以献给建党 80周年。[新青年 ] 1915年 9月创刊于上海 ,第 1卷名为《青年杂志》 ,自 1916年 9月第 2卷起改为《新青年》 ,月刊。从 192 0年 9月第 8卷第 1号起 ,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 1年 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后 ,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 192 3年 6月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 6年 7月停刊 ,共出 63期。[少年 ]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中共旅欧支部主办的油印刊…  相似文献   

3.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最有影响的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休刊,共九卷(一九五四年发行影印本)。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称《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由瞿秋白同志任主编,这说明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这个基本宣传阵地,一直是在共产主义者领导之下的。主要撰稿者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该刊主要刊载政治、文艺、教育、文字改革、世界语等方面的文章,体裁有政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译文、通信、国内外大事记等。该刊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李薇 《新闻世界》2013,(1):107-109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演化轨迹,凸显了新思想的传播对思想解放、知识分子阶层解放和媒介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值此纪念“五四”运动81周年之际,特向广大读者介绍五四时期的刊物———《新青年》。甘肃省档案馆馆藏“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著名革命刊物《新青年》8册。其中:第2卷第1号1册;第4卷第3号1册;第7卷第5号1册;第8卷第1号至第5号5册。除第2卷第1号的1册封面下半部有所残损外,其余各册尽管因年久泛黄,但基本保存完好,堪称不可多得的珍品。这些藏品的起止时间为1916年9月至1921年1月。《新青年》文化内涵丰富,经初步统计,此8册刊物内容包括:论文49篇;社会调查5篇;俄罗斯研究36篇;随感录23篇;翻译外国作品…  相似文献   

8.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9.
怀想五四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20-21
提到五四运动,人们都熟知,那是一场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的学生爱国游行。而广义上的五四运动,是将“新文化运动”包括在内的。“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以《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其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在全国大量涌现,掀起一场对中国民众的空前启蒙。  相似文献   

10.
90年前的1921年,中华大地,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昭示着中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从她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多种党刊,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就达18种之多。在党的创建时期,曾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的《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并于1921年7月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而早在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正式创办了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是党在创建时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出现对建党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实际步骤,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它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成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伶  蔚曼曼 《传媒》2018,(5):74-76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二卷改为《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综合刊物之一.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厚的土壤.它刊载了大量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推动着新文学的发展,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这三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进程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刊物。1920年改组的《新青年》完成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化转型;1920年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对推动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三份刊物承前启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杂志曾经历过从"欢迎来稿"到"不另购稿"的变迁,反映了作者结构乃至刊物属性的变迁,意味着《新青年》已由陈独秀独家经营的杂志变成了"同人杂志";《新青年》起初发行只有千本,最高峰则达到一万五六千本.聚焦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和新旧之争,使得《新青年》越来越兴旺,同时《新青年》还借助大众传媒延伸与强化了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辰目 《传媒》2011,(7):1
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和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也都在关注或致贺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出版人和一名新闻出版科研人,则几乎不用选择地会从新闻出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成就,特别是他的早期活动。1921年7月建党前,与党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月刊)》、《湘江评论》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初名为《青年杂志》,每月发行一期,偶有间断,六期辑成一卷。从第2卷第1期起即改称《新青年》,后来再版时,第1卷亦题名《新青年》。至1926年7月停刊止,共出六十三册。前五十四册系用卷号;自9卷6号以后,遂由月刊改为季刊,仅称某期,共四册;再后成不定期刊物,改称某号,共五册。兹将《新青年》卷号,发行年月,表列于下:  相似文献   

17.
本人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在公共领域的框架内对《新青年》进行考察,探讨集结在《新青年》旗下的知识分子群体是如何通过这份刊物在当时构建起一个从文学到政治的公共领域,他们又是用何种公众舆论来充实这个公共领域的。正是这样的公共领域的构建及其影响,使得《新青年》充分发挥了报刊的社会动员作用,在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 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新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 上海创办的。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最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兰台世界》2012,(19):23-24
陈独秀是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由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革命刊物,在五四运动期间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嗅觉敏锐的思想家陈独秀一直是中国早期革命的密切关注者。"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他静下心来对整个中国时局进行了全盘思考,认为依靠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