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晕仙丹     
妈妈,您知道吗?我很想我们全家一起到较远的地方去看一看。比如说,去海南岛、北京、四川、哈尔滨。不过,有可能您去不了,因为您经常晕车,所以我和爸爸只好选择一些近一点又好玩的地方去游玩。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3):F0004-F0004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铸造壮丽的人生。你们选择了到重要行业去、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你们的选择,是人生中重要而又坚实的一步,体现了交大学子崇高的志向和优秀的素质,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要树立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的意识;要树立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的意识;要树立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工作局面的意识,当好人民公仆,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理顺干群关系,帮助基层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引导基层学会跨越式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全国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广大青年学子更是带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郑重作出到基层就业、到基层锻炼成才的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部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教育部门提倡大学生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身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是怎样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大学生的择业观当今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倾向于大城市、高薪单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名企业。2004年5月,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的在校生随机访谈调查得知,95%以上的大学生都希望到广西当地的“大城市”南宁去,到广东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就业。2004年一项对上海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也验证了这种结论,73%的毕业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这表明大学生们以个人需求为中心,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设计取向。可见,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21世…  相似文献   

7.
马耳他之旅     
香港科技大学在今年暑假派出多位学生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加强英语能力。参加这项计划的学生除了可以选择去英国外,还可以选择去南非和马耳他等地。很明显,这些地点跟香港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都是前英国殖民地。就读科大机电工程二年级学生Jack选择了去马耳他。Jack这次行程的费用不菲,只是来回香港——马耳他机票便要一万六千港元,加上入读当地语言学校,入住寄宿家庭,到意大利西西里岛旅游,总共要四万港元,但他只需付十分之一的价钱,即四千元便可,其余由科大补贴。Jack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强调实践和体检的香港教育制度下,Jack由小学去“fieldtrips”,到中学开始到外地体验生活,他已去过不少地方。中学时他随学校到西安进行文化交流,首次体验祖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兵马俑和羊肉泡馍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次去马耳他,又是一次截然不同的体验。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的一个岛国,1964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和香港一样被英国统治了一百五十年。现在就由Jack带大家游历这个美丽的岛国!  相似文献   

8.
把“三到一长期”教育引向深入空军雷达学院政治部“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教育,是我院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军委的办校指导思想,结合雷达部队建设实际,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培养学员献身国防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良师 益友     
良师益友《佳木斯教育》主编于绍文在人的一生中,真正能称得上是良师、益友的并不多,特别是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二者集于一身的更少。《黑龙江教育》就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良师和益友!我1965年从辽宁大学毕业,在"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学习之友》2010,(11):56-56
“县长到什么地方去了? “修路去了。” “书记到什么地方去了?“修路去了。”“副县长、副书记到什么地方去了!”.“都修路去了。”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也做出了去边远地方支教的选择。好多人诧异于我的决定,刚成为宝妈,已经很辛苦了,怎么会选择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支教?我当时也反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最终的决定还是那么坚定!为什么要去支教?其实前几年,我们学校也有去玉溪市县城学校支教的信息,我就报过名,但是由于刚工作不久,资历尚浅,学校并未安排我去支教。  相似文献   

12.
教育资讯     
《现代教育》2003,(12):64-6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6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3.
母与女     
记住,如果有陌生人说要带你到好玩的地方去玩,你一定不要去!好,我不去。母与女@谈芳波~~  相似文献   

14.
美英 《西北职教》2005,(4):35-35
从大学生就业的特征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就业,而不是一味坚持到自己需要的地方就业。  相似文献   

15.
我有许许多多的梦,大大小小,交织成一条条七彩的道路。我一直梦想一个人去西藏墨脱旅行,不,应该是去探险。据说墨脱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到那里去探险只能选择“徒步”,可是我依然神往。  相似文献   

16.
夏天里一个温暖的日子,木民谷下着细雨,因此大家决定在室内玩捉迷藏。小吸吸站在墙角,双手捂住鼻子,数到十,然后转过身来开始捉——先到平时大家躲着的地方去捉,接着到一些特别的地方去捉。 小木民矮子精先躺在阳台桌子底下,想想觉得不放心,因为这地方不太安全。小吸吸准要掀起桌布,他就要给捉到了。于是他向周围张望,看到了墙角那顶黑色高帽子。这倒  相似文献   

17.
“豪迈西行”大型实践活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在积极响应国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在湖南招生时结识的一名学生,今年快大学毕业了。日前来家玩,告诉我毕业后他准备回湘西老家那个小县城工作。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他的理由是:地方人才奇缺,大有用武之地;县领导盛情延揽人才,入学四年关怀不断;自己是独生子,可就近照顾年老父母。这同时下颇为流行的“到沿海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就业意向,可谓是“反弹琵琶”,然而,却不失为具有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9.
遥远的诱惑     
吴芳芳 《学语文》2006,(6):40-40
汪果真说过,远方对于我们是一个遥远的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也许远方的景色不尽如人意,那也是一个美丽的错,到远方去吧,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当听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西部志愿者,决定为祖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十年的时间,我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志愿者的转变,经历了磨砺,摆脱了稚气,放下了依赖,从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