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正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1]。作为地方院校,通常定位于教学型高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其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有别于研究型高校。本文在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法、通信行业发展状况基础上,以长沙学院为例,讨论地方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财经类院校,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确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原则,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帆 《考试周刊》2014,(64):72-7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专业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提出了巨大挑战。地方高校要本着为区域经济作出贡献的大局观,将培养服务于区局经济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不变的办学宗旨。为此,教师需要就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途径等做出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本文以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作为基本出发点,探讨区域经济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相似文献   

7.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这类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增强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湖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对内注重构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双体系,对外加强与地方企业联系,打造校企合作基地,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目标和活动定位,使得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区域科技进步主力军、人才主要培养者、知识创新主体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理顺各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理顺内部科研管理机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校地合作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地方及高校优势和特色,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步伐。本文就高校思想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服务好学校转型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改进和提高学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实际效果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明晰应用型高校内涵和质量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应用性导向、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内部质量管理侧重应用性标准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 CIPP 模型,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导向。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教育》2006,(24)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办出特色,开掘内涵,产学结合,以人为本,这是当前地方高校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策略。找准目标,走特色发展之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通过赠地运动而建成的州立大学,一开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我国地方高校应正确把握时代背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坚持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服务社会的有效机制,通过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实现专业教学与服务社会的双赢。所以,地方高校要着眼于培养适合…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校应抓住区域发展契机,应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资源,努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输送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激发研究兴趣,以课题形式培养独立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将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文章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高校转型期培养目标的转变,作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重要的工科专业之一——采矿工程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调研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性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在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特色性和地地域性是高校差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地方旅游业,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武当山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价值,明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方案,以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贴近库区经济发展,为地方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作为学院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产学结合,培养适用人才;服务‘三农’,拓展办学门路"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苹  刘璐  刘旭浩  刘洁晶 《考试周刊》2013,(18):154-155
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导向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应用型人才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核心,许多地方高校正在开启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之路。新的办学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必须针对教师业务能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目标导向,重新确定教师业务能力结构及其内涵要求,在思想观念、机制政策、培养方式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推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立足现有条件,"以本为本",培养从事大数据处理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填补相关人才需求空缺.针对普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教学体系、师资等方面需要,从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探索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提升高校大数据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适合国家和市场需要的大数据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