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扭转局面的机遇,提出地方院校必须拓宽视野,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观念,并认清自身优势,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地域条件合理定位,稳定本地就业市场,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多样性与办学特色结合,创新性与传统优势并重;同时,挖掘校内潜力,建立配套措施。这样,地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加重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主要在于办学模式不当造成毕业生没有相对的就业优势,培养与需求存在偏差,供需双方的认识误区;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欠缺。为破解就业难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着力采取几点措施:第一,明确定位,办出特色,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第二,加大投入,加强调研,探索更加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第三,挖掘潜力,凝聚力量,全面促进毕业生顺利稳定就业;第四,做好跟踪调查,维护市场,全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信誉度。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促进就业的多项措施,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学院"中间地带"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紧跟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的地缘优势和灵活优势,立足全程职业化教育,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快速形成为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的独特价值优势,成为培养地方一线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与老牌大学毕业生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即学校、就业市场和政策环境、学生自身。其中学生自身因素是内因,学校、就业市场和政策环境是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其胜 《家教世界》2012,(20):142-143
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市场,依托行业办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和依靠行业和地方发展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教育合作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在就业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就业机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苏世乙 《高教论坛》2003,(1):145-146
高校扩招给师专院校单一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挑战,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掌握地方需求关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毕业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是师专院校顺应就业形势需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究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困扰因素,文章从社会整体就业市场供需结构、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贫困生及其家庭就业期望和心理、地方高校办学影响力和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的脱节、贫困生拥有的社会资本及自主创业的资金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摆脱就业困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大多是新近几年组建、升格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区域、就业观念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学校在做好就业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难点;要赢得社会更高的认可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建立科学的就业模式应该成为当前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和主体的组成部分。根据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方院校缺乏地方特色与专业特色,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优势等问题,提出并实践了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就业呈现市场化趋势。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适应市场化就业的就业管理体制。本文对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论述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难点及对策辽宁省毕业生分配中心范龙,刘淑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大学生将逐步走向“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制度。国家教委在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试点的院校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正逐步把高等...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弱化、就业空间有限、创业能力欠缺、就业和创业心理脆弱。重要原因在于其就业和创业教育相对薄弱,表现在认识滞后、定位错位、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水平,需要提高认识,优化心理,建立全程化、全面化的就业和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化的就业和创业指导队伍,搭建就业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统一状态,差异化模式是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它要求结合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学生个体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基于学校特色、就业差异和订单培养的方式来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立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模式。即: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投资,提高就业市场运行效率;健全就业市场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毕业生自身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毕业生择业的“投资意识”,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永红 《时代教育》2010,(5):104-105
地方院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专业定位不明、学生就业不理想的状况比较突出.地方院校最明显的优势在地方,因此,服务地方是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自然目标之一,依托多元化的地方资源,实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构建和完善一个适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系势在必行。在分析开发和培育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利弊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当是低重心的。坚持地方性,综合挖掘院校类别优势和院校内部优势;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机会和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群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为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保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逐步建立内涵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就业难"现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根据学校实际,寻找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从就业流向和就业质量视角来看,卫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存在着专业优势、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环境等竞争优势.而针对这些优势,卫生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巩固专业优势,强化实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