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和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何去何从”成为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肖唐镖、赵树凯、温锐等教授怀着关照当下的情怀阐发了他们深刻而尖锐的见解。本刊特约其文,以飨学界同仁,并欢迎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组织作为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替代组织出现,立即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但是村民自治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乡镇政府的管理是基层党支部的直接领导机制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有些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引起村民委员会组织运作过程中难于避免的权力冲突,建立在农村党支部领导方式和职能转换基础上的“两委合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社会主义自治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组织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扮演着社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型时期的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着各类矛盾和问题,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又集中于村干部身上。这样,怎样监管“村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以村民问责制为中心的基层问责体系,可以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约束其失范行为,达到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促进乡村发展,实现现代乡村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使村民自治组织充满活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通过对一个县域范围内乡村治理困境的描述并分析了其困境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基层政府不但要民主管理乡村事务,而且要通过制度变革理顺县、乡(镇)、村之间的权力关系,使乡镇政府的权力、责任、能力达到行政上的均衡状态,使村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6.
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该坚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深刻认识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应以全体村民的民意为农村自治制度的权威基础,建立村党组织领导农村自治的工作机制,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运作,在某些行政管理体制和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村民自治制度立法不太完善,村民的民主与政治参与意识及实践都比较薄弱,在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完善村民自治,要促进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改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模式,强化自治意识与建立监督制度,处理好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乡镇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的整合创新与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创新,协同治理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逻辑,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如何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建立起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关键在于治理主体彼此间的行为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即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它包括基层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与互动机制、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自治组织培育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乡镇政权建构,必须结合国情、民情和历史传统,采取全新的治理模式——“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即把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合二为一,成为由各级县政府指导下的基层联合自治组织,这既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乡镇政府成为自治组织,又使农民群体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基层联合自治组织,实现中国政府体制上的双重优化,即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和基层自治组织健康的发展、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乡镇政权建构,必须结合国情、民情和历史传统,采取全新的治理模式——“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即把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合二为一,成为由各级县政府指导下的基层联合自治组织,这既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乡镇政府成为自治组织,又使农民群体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基层联合自治组织,实现中国政府体制上的双重优化,即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和基层自治组织健康的发展、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两国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两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在制度理念、实施过程、组织架构、基本功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别.印度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兴衰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经验表明,对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实行村民自治的根本目标应当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好农村内部事务.农民自治组织没有实际能力充当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火车头.如果不切实际地夸大村民自治的政治功效,反而会使村民自治陷入困境,断送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实施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借鉴“公司制”模式处理村委会与村企业、村党委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管理从传统社会到转型期社会,其管理主体、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使村级组织不再是政权组织,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霍山县落儿岭村为例分析得出,农村社会管理有两方面途径:一个是切实贯彻村民自治制度,强化农村正式组织即村党委和村委会的管理;另一个是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即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一个强有力的农村正式组织需要从几个方面建立,即发展村级经济重塑农村正式组织的权威,村级社会管理需要精英治理,村级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自治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农村村民自治到城市居民自治,再到社区自治的过程。借鉴城市社区治理经验治理农村,推动其由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治理模式,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主要政治载体。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和推广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这一治理模式在现实中也出现诸如村支两委关系矛盾、农民民主法律意识不高、村委会成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仍然需要从法律体系上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从农民主体的素质提升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需要国家、社会、广大村民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努力,使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形成善治结构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实质性内容和基础环节。分析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困境,从破解"两委"关系、发展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社区自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民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村民自治扩展深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未来展望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和现实、历史发展和国家政治发展、国外经验三个角度分析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从短期来看,村民自治制度发展方向将是实现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乡村有效治理";从长期来看,自治层次和领域会逐步扩大和提升,但村民自治所蕴含的民主价值理念和价值实现方式不会改变,城市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差异将不再明显,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是村民自治权实现的保障。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缺陷源于权力的分工不合理和权力缺乏制约。通过分析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工合作、分权制约的治理机制,为完善村民自治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民自治的性质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基层自治”。基层自治的特殊性是自治主体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是在国家权力之外法律之下的权利自治。村民自治既不同于国家主权之下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也不同于同一社会制度下国家权力有限让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自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超越了一般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实行的单一性民主治理模式,通过能人治理与制度化治理相结合、权威治理与专业化治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农村治理模式,促进了农村治理结构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进一步处理好民主与权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完善农村治理模式,是村民自治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