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之下,生态文学应运而生。生态文学以批评的目光关注现实,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主要从生态文学的角度解读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通过文本分析以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其文化根源,其次分别就生态批评主义对人类精神生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中揭示了深刻的生态批评主义思想、揭示了人征服自然的严重后果。因此呼吁人类回归到大自然当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动态平衡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评,旨在对人、自然与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最终指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内在和谐的作用的探求。作为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蕴含了迟子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忧虑以及深厚的历史意识,流露着一种深层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张琴 《文教资料》2011,(29):17-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解读《老人与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认为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鞭挞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呼吁了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生态批评为文学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裘威特的《一只白苍鹭》重新解读,让今天的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浓烈的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还有深深地扎根于作者心灵和灵魂深处的,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梦想与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和反思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在生态批评视野下,柯尔律治的长诗《古舟子咏》赋予了人们无限的空间去感知自然、审视自然,倡导生命平等的生态伦理观,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热爱生命,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伴随生态运动的不断发展,以美国好莱坞为首制作出的生态影视作品也迅速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带给人美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心灵的3D效果的同时,也逐渐唤醒人们心中的生态意识,《阿凡达》就是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论文重点探讨和评论电影中所蕴藏的人类欲望、生态整体观、生态和谐观等生态思想内涵,旨在呼唤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理论是文学视角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潮流。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对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分析,揭示出电影制作班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呼吁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对人的先在性、自然条件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丰富深邃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为当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尊重自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注重生态保护和提高自然承载力的深刻启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推进,《资本论》的生态思想愈加显现出深远的时代价值,能够进一步加强人们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共享理念,发挥社会合力作用,营造社会节能环保风气,致力于解决全球性自然环境问题,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生态环境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的新兴批评流派,将文学批评置于生态危机语境,并将自然界、人类社会、文学与文化融为一体以探求生态危机的根源,弥补了生态批评第一阶段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不足。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双城记》中的欧洲社会危机和制度根源,以期唤醒人们的环境公正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使生态批评研究向更多元化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12.
万涛  宋婉璐 《海外英语》2011,(13):257-258,288
小说《飘》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戕害,同时蕴含着人与自然的融合。该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批判人类中心论和欲望动力论,旨在揭示小说中的反生态行为,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剖析生态美学中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邵练炼 《海外英语》2012,(21):182-184
国内外评论界曾用冰山理论、悲剧意识等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这篇文章立足于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重建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4.
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是其艺术创作的顶峰。作者以充满地域特色的美国中西部边疆为背景,塑造出早期欧洲移民的典范安东尼娅,表达了她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薇拉.凯瑟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与生存环境中的动植物和谐共处情形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只有回归自然人类才能心灵宁静,充满活力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当今热议的生态批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著名作品之一《赫索格》,即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该小说,从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治愈和救赎,提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国内外评论界倾向于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或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观照库切布克奖小说《耻》中的动物伦理观以及生态思想。然而,我们若走出欧美文化批评的既定阐释框架,会发现库切与儒家思想有着高度的契合。文章尝试从道德、政治和同情这三个伦理、政治元素入手,借助儒家思想考察《耻》中的生态伦理观,认为《耻》不仅聚焦道德、政治与生态之联系,揭示其是产生生态问题的精神性根源和体制性根源,同时注重同情的伦理影响,主张人类关爱一切生命,以同情之心实现人与万物的“有情共生”。小说对将世间万物纳入道德共同体的呼吁,对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诉求,对进行跨物种之共情想象的倡导,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构建了独特的伦理方案,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生态伦理的需求越发迫切的情况下尤显珍贵。从儒家思想观照《耻》,库切文本超越国族和文化阈限的普适性生态意义得以呈现,而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亦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7.
红柯的《乌尔禾》是西部生态小说的代表作品.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红柯构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乌托邦.所有生命平等相处,保持着最原始、最纯净和最美丽的形态.敬畏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贯穿整部小说. 《乌尔禾》中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对现代社会的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我国现行《物权法》旨在定纷止争,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处;平等保护物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之和谐;注重环境保护,意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都表明了《物权法》对和谐道德理念的自觉追求。《物权法》的终极价值,就在于限制过度膨胀的种种人欲,以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基于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爱药》,进而探求小说中的生态批评思想。通过分析,本文旨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榆树下的欲望》,发现奥尼尔在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忽视女性与自然地位带来的严重后果,对男权中心文化中将女性与自然等值的观念、自然女性化与女性自然化观念以及女性"失语症"现象进行了批判,认为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平等互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相互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