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常态化防疫号召,人民体育出版社特约请91岁的"太极寿翁"钱惕明先生撰写了《太极回春八式——强身抗疫青春不老》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太极回春八式的功法释义、行功口诀、动作分解、心法要点、效果体会等内容。太极回春功是作者将道家传统养生功与太极养生功相结合创立的养生小功法,其动作简单、实用,养生价值颇佳。  相似文献   

2.
龙力子 《武当》2009,(10):17-18
一、太极功法的文化境界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拳谱曰:“太极者,阴阳之母也。”以太极而名功法曰“太极功法”,全称应是“太极养生修道功法”。此功法起源于道学。三丰祖师曰:“太极拳乃人道之基。”  相似文献   

3.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4.
“丹窍功”即“丹窍呼吸、开合、内运”功夫,源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门”之“太极混元内功”功法部分。本功法为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冯志强大师继承师门嫡传、精炼成功的核心功法。 本人随冯老师练功多年,但总感到功夫尚未精通,故很难将冯老师“丹窍功”之奥秘阐释清晰,只能根据自己的练功体认简要地论述一下练功心得体会,请诸拳友指教。(一)问窍 什么是丹窍?什么是丹窍呼吸开合?怎么样修炼?什么是丹窍内运?与丹窍呼吸开合有何关系?内运有几种形式?怎样修炼丹窍内运?这些将是本文论及的中心课题。(二)述窍 冯师在《太极…  相似文献   

5.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笔者在教学的方法步骤上进行了钻研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先功法后套路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 ,不少教师只注重套路教学 ,而忽视了太极功法的训练 ,结果造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步子不稳 ,身子不正 ,动作松软无力 ,或者僵硬死板 ,达不到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我们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 ,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因此在初步传授时 ,要先进行功法练习 ,而后进行套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太极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虚实桩功等 ,通过各种桩功练习 ,可以提高太极拳专项素质 ,端正身体姿势 ,沉稳重心 ,为学生掌…  相似文献   

9.
李经梧  梅墨生 《武当》2011,(10):12-14
欲习练太极内功,首先要了解太极内功及其道理。明理才能练好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术的深化与补充,它既是太极拳经过套路学习、盘架子、揣摩架子,和不断修正身体意气形招式后的进一步的深化功法,同时也是一种补充功法和独立功法,具有健身、祛病、强功、技击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效果。方法:将40名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和对照组20人,其中,实验组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8个月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对照组进行慢跑。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实验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实验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很好的效果,是一项符合老年人的运动,老年人应积极参加该项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1.
张全亮  马永兰 《武当》2023,(1):23-26
<正>前言《易筋洗髓返还功》也叫《易筋洗髓十四式》,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内外兼修、延缓衰老的养生长寿功法。共十四式(含预备式、起式、收式),44动,200张动作图片,40张针灸穴位图。《易筋洗髓返还功》是我们在数十年苦练精研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多家拳术和内功精华,特别是梁式八卦掌、吴式太极拳、道家“返还功”呼吸大法等健身养生功法,经过长期孕育构想,反复实践体悟,反复推敲修改,整理创编而成。  相似文献   

12.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少林童子功     
周建勇 《精武》2007,(7):35-38
少林童子功共由十八式组合而成,是少林武术之筑基训练功法。童子二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这套功法少年儿童练习最为适宜,其实成年人训练后同样显奇效;二是指常练此功夫可使丹田真气充足、筋骨柔韧,犹如童身,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修功  相似文献   

14.
功法是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重要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击招式。因此,在武术技术传承中要重视功法。  相似文献   

15.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学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规律的24式简化太极锻炼对老年女性膝、踝关节运动觉的影响。方法:36名无跌倒史的老年女性(60~65岁)随机分成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太极组与对照组。采用膝、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仪在20周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优势腿的膝、踝关节运动觉进行测试。结果:1)20周后太极组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觉在原有基础上显著改善(屈减小了37.2%、P =0.045,伸减小了25.1%、P =0.017),太极组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屈、伸运动觉具显著性差异(屈减小了33.3%、P =0.039,伸减小了21.6%、P =0.021);2)20周后,太极组踝关节屈运动觉显著减小(屈减小了21.8%、P =0.030)。太极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屈显著减小(屈减小了16.5%、P =0.042)。结论:20周的太极锻炼显著改善了老年女性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屈的运动觉,但是对踝关节伸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惠良  陈易合 《武当》2014,(7):21-24
据了解,前人学拳,学完一式,上下内外都达标了(指符合基础入门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八字要求),老师才教下一式。杨老(禹霆)认为:“一式太极,式式太极。”他曾说:“老架八十三式,共326动,循规蹈矩,不急不躁,学完一套得三年零一季,即三年零三个月。”言下之意,只有扎扎实实,功夫才能上身。  相似文献   

18.
杨春  肖英 《武当》2008,(9):20-21
太极拳原属道家神圣修炼中的功法,而后被民间所传承,随着岁月流逝变换,太极拳传承已渐失道家传真的修炼内涵,人们对张三丰经、法日渐忽略和漠视,往往修与炼概念混淆不清,甚至一些太极名家也把炼混同于修,认为太极拳就是太极拳修炼的全部。其实不然,严格地说,太极所有功法都不能称之为修,其中包括站(桩功)坐(静功)卧(睡功)用(攻守护道之法)以及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内外五行之练法。无论是内炼或者是外操,无论行功盘架划分多少层次,本身不具有修持的内涵,都属于以武事修身,改变后天身体状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武当》2013,(7):5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拳法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寓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呈阶梯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体系完整、传统时尚。其具体内容是:1、智捶。2、太极大架108式。3、太极老架108式。4、太极小架108式。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内丹功法。10、点穴法。另外还有桩功、行功、推手、刀、剑、  相似文献   

20.
周身按摩法二十五法,是当今在唐山地区广为流传的道家功法《除病长寿太极术》中的功法之一,只要长期坚持,对健身养生,防治各种疾病,大有裨益。 一、扣齿:上下牙齿相互克扣三十二次。 功效:可使牙齿坚固,防治牙齿早期脱落。 二、挤压牙根:用食指在嘴部外侧挤压上下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