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0-1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逐渐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各国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的进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与发扬提供条件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数字化技术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突破传统的局限,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为此,本文将重点探索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找出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入数字动画制作和传播技术,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信息整合水平。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的目标、功能、构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客观地认识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这一动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及趋势。动画不仅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在现代视觉文化语境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和传播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数字化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生存现状,引入并阐述虚拟现实技术概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探索其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的意义和途径,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在整个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分析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刻予一个民族的印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缺乏实施细则([1]),行政法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在规划立法、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行政法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数码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及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梳理,进一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重视,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同时,随着城市化化进程的加速与西方文化强势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乐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涵养,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为基础,就此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促进信息化传承,提高校园传承三个方面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与其他保护传承主体相比,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地域、教育、培养等独特优势。学生社团通过民族社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学者理论科研与学生社团具体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活动形式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四个路径,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而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共享记忆"的重要纽带,不仅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髓,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非遗文化渗透也为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就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学作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民俗传统的重要作用,能够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窘境。基于此,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等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从而达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