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秦国防 《文教资料》2009,(13):77-78
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但是,保护不是目的,只有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要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使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钱仕刚 《贵州教育》2023,(13):39-42
学校教育须践行文化传承之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朽的文化价值。本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塘火龙”为例,探索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美术学习效果,提升初中生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存在的生命线,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职责和功能,使之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等文化事业机构。民间美术以其自身特点,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保护、弘扬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责任。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收藏民间美术作品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保护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进和发展、对国家的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必然要负起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状态、关注非物质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作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7.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将民间美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既是民间美术传承不息的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美术修养的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又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适当地选择和穿插一些民族民间艺术充实美术课堂,重点是要普及基本的鉴赏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理论,鼓励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更需要和值得传承和保护,尝试着把当地的"瓜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带进美术课堂,奇迹发生了,"瓜灯"文化进美术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静华  许正江 《辅导员》2014,(8):101-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主要支柱,它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进和发展、对国家的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必然要负起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状态、关注非物质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同步进行。因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美术元素是非物质文化当中的一个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让它不断传承,发扬光大。所以采取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传承,让下一代人爱上美术,爱上我们的文化。这为更好的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世界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分析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与其他保护传承主体相比,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地域、教育、培养等独特优势。学生社团通过民族社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学者理论科研与学生社团具体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活动形式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四个路径,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承袭的活态流变的无形文化遗产,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亟须加强保护。高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剧团、文博等单位相比,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就是将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因此,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园文化活动等教学方式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延续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