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琼 《大学教育》2023,(23):122-124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彰显思政课的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深、讲透、讲活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有效途径。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基础在讲深,讲深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前提,把道理讲深才能以理服人;重点在讲透,讲透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根本,把道理讲透才能以理启人;要点在讲活,讲活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关键,把道理讲活才能以理感人。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重要论述,必须把握讲好思政课的三个明确要求:讲深、讲透、讲活。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讲深思政课道理的前提;阐明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和现实性是讲透思政课道理的关键;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是讲活思政课道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既要讲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道理,又要讲好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融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真正做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相似文献   

4.
潘淼 《江苏教育》2023,(18):58-6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程具有高、大、广的特点,而教育对象则具有低、幼、浅的特点,为此,教师要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即叙事。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它的作用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体来说,叙事的路径要“深”,注意递进性;叙事的内容要“透”,注重清晰性;叙事的方式要“活”,注重生动性。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面临不少现实挑战,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强化师生互融共促、善用思政育人资源、重视教学内容形式等,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强调“大思政课”,需要广大教师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准、理解透。上好“大思政课”更需要思政教师把握有效的教学路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信仰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中。结合新课标,开展辨析式教学,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开展案例故事式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开展跨学科、跨学段协同教学,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等是上好“大思政课”的应然选择。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达成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学习效果,是上好“大思政课”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道理触动青年学生的心灵,实现铸魂育人的效果,是思政课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讲好马克思主义道理指明了方向与路径。讲深刻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学理论、深悟教材、深究学生;讲透彻要求思政课教师学理彻底、理论对症、活用素材;讲鲜活要求思政课教师讲出理论精气神,激活理论创新使命感,激活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不仅要讲好道理,还要讲好故事,讲好小故事、身边故事、榜样故事、中国故事,以增强思政课的现实魅力和育人价值,更好地实现讲道理和讲故事的统一,使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及时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9.
要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离不开对“大思政课”讲道理的主体、客体、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分析与客观认知。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看讲道理的主体,是剖析“大思政课”的道理究竟谁来讲的前提;从情理、事理、真理三个层次看讲道理的客体,是弄清要给谁讲“大思政课”道理的关键;从讲深、讲透、讲活三个维度看讲道理的方法,是把握“大思政课”的道理怎么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积极探索以精准思政为核心的医学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围绕医学生需求优化供给,大力推进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以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求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科学把握这门课程的本质,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前提。优化高校思政课“讲道理”本质,需要在教师队伍素养、课堂教学深透活、内容手段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思政课讲透、讲好、讲新、讲活、讲实、讲信,就要贯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要"准则,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运用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表达出来,有助于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文章在归纳国内学者关于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从三个维度阐释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研究表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选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艺术、生动地讲出中国故事;讲好故事的点睛之笔是评好故事。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维度才能在高校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回答学生关切和疑惑问题,做到以透彻的理论让学生信服,用真挚的情感提升课堂实效性。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基本逻辑就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情理交融。  相似文献   

16.
李俊峰 《江苏高教》2023,(3):100-105
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群众”的本质定位,具体表现为思想解读、理论说服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为讲深马克思主义“真道理”、讲透中国特色“新道理”、讲活历史“大道理”、讲好人生修养“实道理”。思政课“讲道理”需要凸显实践导向的时代性、实践格局的广阔性、实践体系的协调性、实践智慧的辩证性、实践策略的创新性,注重立足时代讲道理、胸怀天下讲道理、协调一体讲道理、思维辩证讲道理、创新方法讲道理。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中掌控话语权等要求,为高校思政课“讲道理”创设了生动的现实语境;从理论维度看,高校思政课讲道理包含讲清事实之理、讲深原理之理、讲透价值之理、讲活方法之理四个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定;从实践维度看,高校思政课如欲“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要不断深化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教学组织实施,强化真理感召力、增加情感吸引力,明确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第一属性,上好思政课的第一要义就是讲清道理、启智润心。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理直气壮讲好铸魂育人道理的情怀和担当,善于在增强吸引力中“讲新”道理、在强化说服力中“讲深”道理、在提升感染力中“讲真”道理、在彰显践行力中“讲活”道理,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彰显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故事背后的道理,是解决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衔接力不强的有效手段,对落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好中国故事,厘清中国故事背后的发展思路和整体脉络,聚焦不同学段的“理”,兼顾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小学阶段要讲活情理,做到情理交融;中学阶段要讲透事理,做到事理互通;大学阶段要讲深学理,做到学理交互。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